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中部地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6 21:01

  本文选题:中部地区 + 高等农业院校 ; 参考:《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全国高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高校的专业数量和学科门类都逐年增加。高等农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十多年专业的发展,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专业类目齐全、专业种类丰富,综合化多科性的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大学。中部地区高等农业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否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注入新的活力,为其提供合适的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人才;能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部的崛起提供所需专门人才;能否在规模化发展中保持自身特色,提高办学竞争力等问题都值得高等农业院校深思。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中部地区6所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农业高校人才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为主轴,分析“十一五”规划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未来产业发展预测,提出新时期人才结构需求。在此基础上,陈述该地区高等农业院校专业结构现状,分析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实际,提出中部高等农业院校专业结构设置和调整应当进行足够的市场调研,从国家、社会、高校三个层面共同研究专业结构发展趋势,发挥传统专业辐射力,带动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预警机制,加强中部高校共同协作,共享教育资源等观点,从而促进高校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转化能力,为“三农”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集农、经、管等知识为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expanded the scale of running schools, and the number of specialties and disciplin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rving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university with complete specialties, rich specialties and comprehensive multi-subject teach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n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ized personnel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provide them with suitable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Whether we can maintain ou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unning a school are worth pondering over by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dopts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aking the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structure of 6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conomic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forecast of the fu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regio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1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strategy of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taking the talents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rve the "three rural ar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dustry as the main axis. Put forward the demand of talent structure in the new period.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t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area,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justment of the specialized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entral China should carry out sufficient market research from the state. The three levels of society and universities jointly stud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give full play to the radiating power of traditional specialt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onnotation, and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dynamic adjustment and early warning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cale, structure, quality and benefi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and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mmon cooperation and shar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or the "three rur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collec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other knowledge as one of the high quality compound talents.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丽纯;;高等农业院校竞争力及其培育战略探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2 周水平;唐建军;柳军;黄大星;;基于流程管理的高等农业院校信息系统的构建[J];中国农机化;2011年04期

3 郑娜;张嘉;;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的途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4 廖允成;韩娟;海江波;;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和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4期

5 张赛男;王伟;;农业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6 胡胜昔;徐正香;;高等农业院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1年04期

7 邓后勤;夏延斌;;高等农业院校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认识与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6期

8 张久亮;何慧;;高等农业院校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9期

9 覃茜;李毅;;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10 李明;;高等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车辂平;张俊;;关于高等农业院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吕杰;段玉玺;;以优化课程体系为基础 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庆华;许敏;;综合性高等农业院校创办社会科学期刊的探索[A];第2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云战;张霞;张上游;蔡宗寿;张天会;王琼;;高等农业院校机制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与研究[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赵兴绪;张新虎;白文苑;;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付立忠;杨小燕;;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建设实践与展望[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7 陈生根;赵邦枝;;论终身教育与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陆海波;;辽宁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的SWOT分析——以沈阳市农业大学为例[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刘在洲;;农业院校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中的历史使命[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秦智伟;;高等农业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仝静海;高等农业院校要更好地为三农服务[N];河北日报;2008年

2 栗震霄 作者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高等农业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N];甘肃日报;2005年

3 民盟省委会;让高等农业院校插上为农服务的翅膀[N];光华时报;2006年

4 东北农业大学校长 李庆章;高等农业院校如何办出特色[N];科技日报;2003年

5 记者 张胜波 通讯员 蒙丽;华南农业大学庆百岁[N];南方日报;2009年

6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翟志席;新农村建设农业院校大有可为[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7 本报记者 范建;农业成人教育:主动寻找市场[N];科技日报;2006年

8 实习生 郭燕 本报记者 纪秀君;农业高等教育如何面对新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瞿振元;高等农业教育改革要适应“三农”新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卢育辉 通讯员 唐明勇 苏卓;综合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N];广东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明顺;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鲁柏祥;基于知识的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包平;二十世纪中国农业教育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陈然;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周聆灵;我国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学;我国中部地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2 黄佳彦;高等农业院校非农学科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谭金明;高等农业院校学科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永全;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服务质量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周婧;高等农业院校推进产学研结合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王从严;高等农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程华东;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林素文;高等农业院校人力资源优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9 曾俊;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高阳;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07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07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