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的办学质量与声誉机制

发布时间:2018-05-09 16:44

  本文选题:大学办学质量 + 声誉 ; 参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摘要】:大学的办学质量是通过学术声誉和地位等信号反映出来的。在大学与社会环境互动中,大学的声誉发挥着重要的鉴别、激励和促进竞争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大学声誉机制,应该具有民间特性和动态特性,有利于鉴别大学的办学质量,可以促进落后的大学不断进步,促进先进的大学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大学声誉机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快速地提升大学的国际学术声誉。在多样化办学情形下,大学的声誉机制应该具有多中心的特点,促进大学按照自身的条件以及研究、教学、社会服务的不同使命有所侧重,办学绩效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Abstract]:The quality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is reflected by the signals of academic reputation and statu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university repu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dentifying, encouraging and promoting competition. A good reput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folk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helpful to distinguish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backward universities and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restraint mechanisms in advanced universities. The academic level of teacher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reputation,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science are more conducive to the rapid promo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reputation of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diversified running schools, the reput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enter, and promote the universities to focus on different missions of research, teaching and social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nditions, so that the school performance can be recognized by the societ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张烨;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赵为,栾培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王正福;确立教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侯克明;;中外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电影学院的发展目标与方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赵婷婷;从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看我国大学素质教育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雷庆,冯厚植;对新世纪高等学校的若干新认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徐小洲;论奥尔特加的大学改革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建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郑宏;;本科通识教育改革后教育质量管理探索——实施两阶段分流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陈小红;;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科学建设[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彭拥军;;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反思[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米俊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初探[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王恩华;;我国大学学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个治理视角[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刘克利;;经由大学思索科学发展观——从湖南大学办学渊源说起[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2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慧洁;巨型大学组织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8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姚建根;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D];浙江大学;2001年

3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丽翔;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估之主体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乔玉香;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白健;中美高等教育依法治教之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武洁琼;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赵军;研究生教育思想范畴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欧阳亮辉;公共组织和企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不同点之比较[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颖;;大学的风骨[J];黄金时代;2002年08期

2 ;与众不同的深泉学院[J];共产党员;2011年14期

3 李晓;查钰;龙传佳;李慧娜;;贵州省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徐强;施淼;;高等学校地位与职能关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5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转摘《邯郸学院学报》文章[J];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沙岩 编译;全球大学学术声誉排行榜发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丹;高校校友资源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6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66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