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通识理念下高校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文化责任

发布时间:2018-05-13 22:43

  本文选题:通识教育 + 艺术团 ; 参考:《高教探索》2012年04期


【摘要】: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艺术团队建设不是单一的艺术行为,更不是泛娱乐化的行为。通过这个载体,构筑育人环境,实现育人的目的: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人文精神、拓展想象力、塑造健康人格,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高校学生艺术团也是优秀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载体之一,并担当着建设校园文化和打造文化校园的责任。
[Abstract]:Under the concept of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rt team is not a single artistic act, nor is it an act of pan-entertainment. Through this carrier, we can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people: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to cultivate the humanistic spirit, to expand the imagination, to shape the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then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all-roun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ollege Student Art Troupe is also one of the carriers of excellent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cultural campus.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
【基金】: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项目编号BKWT2011010)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衣俊卿;;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 凸显大学的文化功能——关于大学本质和功能的文化哲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树海;滕兆玮;张前;;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新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李云峰;;大学文化与大学评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黄晟;王孙禺;;浅谈新时期大学文化构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2期

4 辜芝兰;张建敏;;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J];北方经贸;2008年03期

5 陈明杰;刘胜;兰海;;践行科学发展观 优化学院绿色发展生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0期

6 杨兆美;;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大学中的教育与信息职能[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年01期

7 张晓冰;叶芳;;工科院校人文实践模式论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8 段健芝;黄晓华;王金稳;;体育的文化认定与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超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金雅声;赵德安;马德山;;民族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育东;;中国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及其启示[J];河北学刊;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广宇;论现代大学的文化使命[D];南开大学;2009年

2 周景春;中国大学理念的文化哲学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华军;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中的传承和创新[D];山西大学;2009年

2 刘显威;文化校园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孙逊;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分析[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德智,于殿举,刘小勇;通识教育在外语类高等院校本科教育阶段的地位及其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吕静波;;通识教育视阈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时空;2008年09期

3 陈曦;;复旦大学 通识教育造就栋梁之才[J];教育与职业;2008年34期

4 程斯源;杨登明;王慧;;探路通识教育 着眼全面素质,现代化大学应塑造出睿智的灵魂[J];教育;2010年32期

5 宋亮;;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观[J];教育;2010年32期

6 ;复旦学院简介[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1期

7 刘智运;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思路[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世昌,谷建春;高等教育分化与整合的历史追溯与现实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1期

9 朱红岩;;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6期

10 杨叔子;余东升;;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台湾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定华;;梅克莱约恩在阿姆斯特学院的通识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崔伟奇;;论创新教育的“通识”基础——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田玲;;全球化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及其对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影响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5 刘惠民;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丁玉贤;;试论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影响[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杨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人格培养[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刘焕云;;全球化时代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公民意识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9 吴涛;王美春;;大学生艺术团与素质教育[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10 蒋凯;陈学飞;;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中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N];文汇报;2009年

2 记者 朱振国;教育部刘曙雄: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褚国飞;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 提供有益世界的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  沈祖芸 杨晨光 唐景莉;通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林安梧;台湾通识教育发展现状[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乐;通识教育成“必修课”[N];文汇报;2011年

7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李灿华 李杏;从“T”型到“米”型[N];湖北日报;2006年

8 复旦大学校长、教授 杨玉良;今天我们该如何培养人才[N];解放日报;2010年

9 王定华;美国大学生所体验的通识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记者 李雪林;复旦64个专业招生3420人[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立波;人文发展与通识教育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3 张东海;全人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房欲飞;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嘉;重学轻术:论日本高等新闻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汝霜;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演变[D];汕头大学;2010年

2 曾德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皮凤英;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趋势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添淼;从学术讲座视角探索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石美萍;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伟娜;高校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李定国;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舒颖;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9 曾双宝;西南财经大学的通识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平;地方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85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85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