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基于知识转移视角
本文选题:高校 + 知识创新能力 ; 参考:《情报杂志》2012年10期
【摘要】:知识创新能力是当今高校实力的集中体现,提升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推进国家建设和实现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从知识转移视角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因果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系统对转移愿景、知识优势方知识发送能力、高校知识吸收能力影响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表明了该模型较好地对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进行拟合,揭示了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以期为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
[Abstract]: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streng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wadays. It is an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pe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transf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ality of the promotion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college and research by using the system dynamics method, constructs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and simulates the model by using Vensim PLE software.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system has a high sensitivity to the transfer vision,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advantage side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the ability of university knowledge absorption to influence the promotion of university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fit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college and research, and reveal the ways of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college and research.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创新机制与价值增值实现研究”(编号:11BGL039)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创新能力研究”(编号:2011ZDIXM03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产学研合作提升高校创新力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编号:B-b/2011/03/034) 教育部2011年博士点基金“基于隐性知识流的高校管理设计与优化策略研究”(编号:20113223110007)
【分类号】:G647;F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颜晓峰;论知识创新的能力[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爽;周海炜;;知识转化理论下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评价[J];情报杂志;2006年11期
2 詹勋武;论图书馆与知识创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罗文标;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张爽;知识创新驱动的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峰;大学科技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贺登川;张掖市甘州区初中中青年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质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志颖;教学价值观再认[D];宁夏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庆国;徐青;廖振鹏;张彩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谭大鹏;霍国庆;;知识转移一般过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3期
3 卢兵;岳亮;廖貅武;;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2005年11期
4 吴洁;刘思峰;;基于熵理论的知识创造机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7期
5 党兴华;李莉;薛伟贤;;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创造[J];经济管理;2006年05期
6 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7 张凤,何传启;知识创新的原理和路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05期
8 颜晓峰;论知识创新的能力[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唐文彬,韩之俊;基于熵值法的财务综合评价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张莉;齐中英;田也壮;;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过程研究[J];情报科学;2005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厚宝;知识联盟中知识的创新、转移与管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斌;熊万玲;游静;;基于知识转移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2 ;高校为何非第一志愿不招[J];基础教育;2007年05期
3 沈祖芸;;队列之变 上海破解转型时代高校同质难题[J];上海教育;2011年18期
4 包春飞;;对学生助学贷款问题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5 何爽;;网络教育对高校的影响[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7期
6 周萍;;高校效能监察工作相关问题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8期
7 金真;;高校不是市场,招生不是买卖[J];教育;2011年23期
8 吴迪;;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9 赵欣;张觅;;荆楚大地,高校巡游[J];高考金刊;2009年10期
10 罗菲;;浅谈高校校友资源保护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达;;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丹梅;王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3 李九丽;;以高校廉政文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韩富;郑福平;田媛;;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研究[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应会君;;关于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与高等教育特色化的思考[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雅君;;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资源配置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为例[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7 安怡;冯文全;徐安兴;;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及其保护管理对策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秦红岭;;试析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北京联合大学纪委课题组;;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在治理商业贿赂中的职能作用研究[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10 方小丽;徐广军;张腊梅;李晓林;;浅谈我国高校政府采购中仪器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代金;高校的CPA培养之路[N];财会信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杨代金;高校的CPA培养之路[N];财会信报;2005年
3 ;高校存储渐成热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徐殿龙 实习生:刘晓阳;高校:门虽开费“坎”高[N];经济参考报;2005年
5 记者 张伟卿 实习生 徐勤雷;高校出现毕业后“留守一族”[N];济南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苏长虹;高校“租房解禁”是喜是忧?[N];人民日报;2005年
7 扬州大学 陈景春;高校与产业发展互动[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源;高校编辑出版学教育:跋涉在革新路上[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施恋林 王万隆;高校BBS呼唤贴心服务[N];文汇报;2005年
10 福州 廖文;给高校更名泼点儿冷水[N];中国信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洲;高校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年
3 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杨红霞;营利性高等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红艳;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泽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雪惠;论生涯教育思想与我国高校生涯教育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步德胜;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王智萍;高校发展性学生评教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黎胤;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刘蓓蓓;重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8 舒慧东;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知识管理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玉梅;高校生命教育内容及路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安波;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02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0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