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互换:价值探寻、实践反思与改进策略
本文选题:学分互换 + 学习自由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21期
【摘要】:学分互换是从欧美传来的一种新型学分管理制度,其核心理念是学习自由,价值目标是促进资源共享、学生流动和终身学习,行为主体是高校。目前,国内高校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分互换合作,以同城教学共同体、大学联盟以及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为主要平台,但除少数成功的案例之外,学分互换合作整体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与人才培养理念、高校主体功能以及政府角色行为密切相关。而要改进学分互换实践,需要系统认识学分互换的价值,系统推进学分互换的实施,系统保障学分互换的条件。
[Abstract]:Credit exchange is a new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coming from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s core idea is freedom of study, the value goal is to promote resource sharing, student mobility and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main body of behavior is the university. At present,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 various forms of credit exchange cooperation, with the city teaching community, university alliance and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s the main platform, but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few successful cases, The overall effect of credit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s not good. The reas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main fun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ro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credit exchange,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systematically the value of credit exchange,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edit exchange, and to guarantee the condition of credit exchange.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基金】: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资助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33’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研究”(2013JSJG269)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薛成龙;邬大光;;论学分制的本质与功能——兼论学分制与教学资源配置的相关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2 王伟廉;;关于大学学分制改革成效衡量标准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曾文婕;;学习通达自由——对学习领域自由问题的新阐释[J];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张继龙;;论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与学分互换制度[J];阅江学刊;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琳;邓成超;;学分制下选修课程的有效配置[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2 蒋健民;;关于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实行弹性学分制的几点思考[J];成人教育;2008年04期
3 高强;;常熟理工学院学分制实践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4 王新兵;;学分制下校园文化的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5 韩磊磊;源国伟;;中国高校学分制30年——大学教学制度改革讨论述评[J];高教探索;2008年04期
6 陈晶晶;陈龙根;;基于“学分银行”的学习型城市服务平台建设[J];成人教育;2013年07期
7 赵汝;;地方民族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对教学秘书的新要求[J];改革与开放;2013年18期
8 杨斌;王柏新;;一体化视角下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整合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年06期
9 江燕;程海涛;卢佳颖;;学分制改革实践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胡碧霞;;大数据时代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学分制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14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建婷;袁冬青;;中美学分制改革背景分析及对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启示[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2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徐和清;企业视角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5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刘素娟;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学分银行机制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冬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程洁;创造性视野下初中课堂环境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尤伟;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审视[D];汕头大学;2007年
4 高强;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学分制的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5 黄可雯;论学分制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D];中南大学;2008年
6 周艳;学分制下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世艳;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章艳晶;阻滞与推进: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忠华;学分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隋旺枚;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初探[D];湖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汀阳;;哲学的政治学转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李志宏;美国、日本、中国学分制之比较及完善我国学分制的设想[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4年02期
3 李志茵;中国学分互认第一案例调查[J];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Z1期
4 王伟廉;对“高校实行彻底学分制”提法的辨析[J];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5 金生,
本文编号:1936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3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