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历史演化
本文选题:大学 + 教学与科研关系 ; 参考:《高教探索》2012年05期
【摘要】: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是不断演化的。其变迁轨迹大致是:中世纪大学公开的职能只有教学,而没有现代意义上建制化的科研;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大学之内产生了少量公开的科研活动,但是大学仍只是一个教学的场所;19世纪初,科研正式确立了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成为大学的经典模式;20世纪以来,教学与科研从"统一"逐步成为彼此独立甚至对立的活动;当前,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处于十字路口——继续分裂、彼此平衡抑或积极互动。这是大学必须面对的重大的制度抉择。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s constantly evolving. The path of its change is roughly: the func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 in the Middle Ages is only teaching, but not in the modern sens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y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a small number of open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occurred in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university is still only a place for teaching.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scientific research formally establish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university. "the un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classical model of the university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ave gradually become independent and even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from "unity"; at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t a crossroads-continuing to split, balancing or actively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This is a major institutional choice that universities must fac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南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M511562)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献君;吴洪富;;非线性视域下的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2 约瑟夫·本;大卫;李亚玲;;学术研究的历史、目的和组织[J];外国教育资料;198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菊兴;试论高校党校在学校党建工作中的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龚兵;;近代大学课程世俗化及其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李萍萍;;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在学生教育管理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沈昕,孟舫;办学理念:大学发展的灵魂——对当前大学办学理念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王端庆,毛国红,曹大文;加强法制建设是推进21世纪我国高教发展的重要基础[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于永华;;论教法、学法和管法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陈晓琴;;高等教育课程适切性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晨曦;;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反思当前中国大学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席成孝;;从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看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新变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马陆亭;;大学章程的地位与要素[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葛洪;;中国需要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出版社[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4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曾宁波;;试论洪堡德的高等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易红郡;;赫尔巴特的教育实验思想及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刘黎明;;雅斯贝尔斯与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邬春芹;;《军人权利法案》的历史地位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刘莹莹;;19世纪柏林大学科研职能的实现途径及环境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延丽;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U,
本文编号:1936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3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