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工科基础力学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挖掘

发布时间:2018-05-26 11:45

  本文选题:力学课程 + 人文内涵 ; 参考:《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03期


【摘要】:力学是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培养工科大学生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优良载体。力学的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在传统的力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力学概念的理解、力学模型的来源、力学原理的应用,从人文角度解读概念、探寻建筑发展史、构造力学题目的艺术情境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挖掘知识点后的人文内涵。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Abstract]:Mechan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jors, and it is also an excellent carrier for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and humanistic qualities of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mechanics contains abundant humanistic factors.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of mechanics, in view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cs concept, the source of mechanics model,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ics principle, the concept is interpreted from the angle of humanity, and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is explored. Three aspects of the artistic situation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are designed, and the humanistic connotation of the knowledge point is excav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concrete exampl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is helpful to enhance students' perceptual understanding, improv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erceptibly cultivate their humanistic qua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力学部;
【分类号】:O3-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占月;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叶志明;;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在力学和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6期

3 卫大可;刘德明;郭春燕;;材料的意志与建筑的本质[J];建筑学报;2006年05期

4 邱培芳;倪照鹏;;木结构建筑防火技术研究及应用[J];建设科技;2012年03期

5 俞茂宏,彭一江;强度理论百年总结[J];力学进展;2004年04期

6 周宏伟;;浅论基础力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J];力学与实践;2007年01期

7 胡玉琴;邓宗白;;浅析扭转理论的发展[J];力学与实践;2008年04期

8 张丽华;;弯曲正应力公式推导中文史知识点的挖掘[J];力学与实践;2010年06期

9 王锟;;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关系[J];南方建筑;2006年05期

10 张鹏程,赵鸿铁,薛建阳,高大峰;中国古建筑的防震思想[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贵祥;[N];北京日报;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望社;寇佳;;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创意——“面”元素的设计与创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吴二军;王建永;;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受力性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3 高莉;;谈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安徽建筑;2009年01期

4 王雨竹;;分形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一个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5 王先祥;;融合创新:中国现代设计的未来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李丹;;从细部材料体会建筑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张圆圆;;简论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之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8 姚橙红;;建筑环境设计与文化特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吕霁;崔颖辉;刘佳;鲁海;;岩石力学强度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赵之枫;乡村聚落人地关系的演化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穆存远;田春晖;;基于连方概念的产品艺术构成设计应用[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智笑;;STS—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罗玲玲;;创意产业兴起的条件及其思考[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孙九林;李濵;;构建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5 俞茂宏;王宏波;;力学模型在强度理论研究中的意义及其发展[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建民;谭锦琼;;基于SPH的土壤高速切削过程数值模拟系统开发[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7 高建民;任宁;;SPH在土壤高速切削仿真系统开发中的应用[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孙秦;杨锋平;;金属延性断裂过程数值仿真研究与损伤破坏准则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叶琳昌;;开展近现代建筑防水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A];地下空间工程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邢瑞明;;公主府彩画复原辨析[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杨敬源;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钱海平;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戴向东;中日传统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小伟;古建筑双跨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允;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李继来;地域性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吕璇;古建筑木结构斗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炯;云南基督教堂及其建筑文化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伟;木结构建筑梁柱节点力学性能与抗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建国;石灰岩岩体质量分类与抗剪强度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闫辉;与木结构延性节点抗震设计有关的木材嵌压试验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远清;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世纪[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2 肖海涛;大学理想演变的历史轨迹[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3 邓晓芒;教育的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4 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5 武际可;对于力学教材的几点看法[J];力学与实践;2000年05期

6 黄再兴,胡海岩;国内外大学工科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对比[J];力学与实践;2003年01期

7 罗恩,邓鹏;浅论力学研究中的一些思维方法与力学美[J];力学与实践;2004年01期

8 武际可;科学实验与力学——力学史杂谈之十六[J];力学与实践;2004年02期

9 武际可;;说梁——力学史札记之十九[J];力学与实践;2008年06期

10 方楠;卡拉特拉瓦与理性的表现主义[J];世界建筑;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成功举办[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1期

2 孙洪军;赵丽红;;以力学课程为载体 培养学生认知实践和开拓创新的能力[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阎金铎;对理科专业普通物理学力学课程的要求[J];中国远程教育;1983年01期

4 殷祥超,茅献彪,巫静波;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1997年02期

5 杨梅;刘选民;;高职力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5期

6 ;第二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 主题:“质量工程实施中的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5期

7 ;关于1992年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力学竞赛的通知[J];工程力学;1991年03期

8 贾书惠 ,孙学伟;第二届全国青年力学竞赛圆满结束[J];力学与实践;1993年01期

9 喻爱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深化教学改革[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周家付;;基础力学课程创新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若燕;李厚民;;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2 司万师;朱晓静;孟凡超;;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陈月平;;高中音乐欣赏 闪耀人文内涵[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4 ;后记[A];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封继红;;试论工科院校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车遂光;;关于力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骆毅;施斌;;建筑力学课程设计思路与实施[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后记[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姚雪勤;;让语文教育回归人文关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陈伯超;张艳锋;;关于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改造的文化价值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潮白;“乡村游”要挖人文内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杨桂华;医学的人文内涵[N];人民日报;2008年

3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教授 刘进田;对西安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的战略思考[N];西安日报;2010年

4 赵明景;黄河与长城的和谐文化[N];青海日报;2009年

5 杨东平;学校教育要重视人文内涵和民主底蕴[N];学习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谢宏;理性和关怀是医学最重要的支撑[N];大众科技报;2009年

7 贺善侃;提高科技发展的人文内涵[N];文汇报;2004年

8 董丽娟;南铝公司:点滴中打造人文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万剑鸣;赋予政治教育深厚的人文内涵[N];战士报;2006年

10 记者 黄育南 通讯员 何中永;驻马店市二中:精神塑造彰显人文内涵[N];驻马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2 徐从淮;行为空间论[D];天津大学;2005年

3 高蓓;媒体与建筑学[D];同济大学;2006年

4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v,

本文编号:1937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37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d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