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本文选题:培养模式 + 地方理工科院校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7期
【摘要】:文章简述了地方理工科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讨了地方理工科院校如何结合地域、行业特点与社会需求,开展校企全程互动产学研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ori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target of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lo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probes into how lo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 the reg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social needs, and carry ou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highlight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high quality applied talents.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
【基金】: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项目“提高广西理工科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文号:桂教高教[2011]65号;编号:2011JGZD004)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邹栎;;地方工科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2 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3 朱军桃;;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4期
4 张樱;;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对近三届国家教学成果奖部属院校理工科专业获奖项目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韩建海;马伟;颉潭成;吴鑫;邓效忠;;校企全程互动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家莉;周永凯;;更新工程教育理念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2 李桂琴;赵士豪;刘晶;;财经类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1期
3 范福海;王九思;刘再满;;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王瑞;刘雍;张淑洁;;对我国纺织学科高等教育内涵及发展方向的思考[J];纺织教育;2012年01期
5 丁敬芝;;将德国名校教学手段引入中国课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6 高永;王继英;刘维平;程洁红;马飞;孔峰;陈娴;;基于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张学洪;王文;徐建平;;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8 颜玲;肖小聪;;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李娜;;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4期
10 汪金刚;侯世英;余传祥;;结合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的电气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堵俊;章国安;吴晓;顾菊平;;我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凯;50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工作特性与能耗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路文江,许永祥,马骏;21世纪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2 虞丽娟;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曹林奎,高贵临,陆小毛,吴娟;研究型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朱高峰;;创新与工程教育——初议建立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朱高峰;;创新人才与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6 王洪才;张静;;中国高等教育30年改革历程回顾[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2期
7 李国;;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模式改革新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韩建海;马伟;夏新涛;邓效忠;颉谭诚;;产学研合作 打造轴承专业特色[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9 郭桂英;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05年01期
10 盛婉玉;甄红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彬;;完善课堂教学竞赛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华南理工大学开展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年03期
2 罗家豪;王晓珍;;议考务工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J];企业家天地;2009年06期
3 王祥春;;提高《数字信号处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4期
4 陈彩云;;工科院校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自身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J];消费导刊;2009年10期
5 朱珊,袁秀杰;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6 孙博玲;;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申健;;医学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09年02期
8 冯祖琴;郑红平;程云行;;以教学质量为中心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之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7期
9 上官炜;尹莉君;;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9年39期
10 袁秀瑜;;关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理性思考[J];大众商务;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利;李本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建华;;应用性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陆真;魏雯;林菲菲;;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5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马丽娟;;促进独立学院发展的有效机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耿青松;;小学教师数学文化观的调查与培养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川;崔碧海;;土木工程“工程建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范宇红;;认真抓好教学评估,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金姝 李林岩;长大首开“订单式”培养模式[N];吉林日报;2004年
2 ;济南动漫学院首推“订单实训”培养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通讯员 李万成 张家盛;推行“合格+特长”培养模式[N];湖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张敏敏;以教学为中心 视质量为生命[N];凉山日报(汉);2009年
5 通讯员 高原;培养模式灵活 就业升学路路畅通[N];济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茧 通讯员 丁维先 余志华;湖南师大推出“立交自主”培养模式[N];湖南日报;2003年
7 记者 张冬素;教学质量怎么样 看了数字就知道[N];浙江日报;2009年
8 记者 谢文君 王笑梅;“十大工程”夯实教学质量[N];辽宁日报;2009年
9 崔立勇;大学门槛低了教学质量不能降[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记者 王娟;创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破解就业难题[N];开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4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林英;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有效教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田光;教学私有信息化解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亚辉;军校学员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韩莹;我国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分析与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艳;农林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建永;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苏红;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雪春;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毛维;基于职业导向的MBA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9 熊寿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王凤慧;我国高校独立设置二级学院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7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3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