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公选课建设实践与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本文选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公选课 ; 参考:《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2期
【摘要】:从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入手,对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课程定位、课程模块化、多元的教师队伍和全程的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今后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实施策略,以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保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postgraduate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urriculum orientation, the modular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pluralistic teaching staff and the educational model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ostgraduate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egree and 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研工部;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剑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雏议[J];传承;2009年18期
2 杨莹;魏卫;;研究生“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公选课程建设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昊;陈俊乐;;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和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李萌;李平;;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3 张威;李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经验与探索——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16期
4 王正斌;李春雷;;《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2年Z1期
5 杨莹;魏卫;;研究生“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公选课程建设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11期
6 许一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莉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舒怡;;高等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10期
2 赵慧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年02期
3 万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06年04期
4 李剑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雏议[J];传承;2009年18期
5 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4期
6 李萍;;关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实施的冷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7 王晓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8 洪瑜;;浅谈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1期
9 王莉;;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陈虹;;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志斌;;南京师大公选课建设成绩显著[J];江苏高教;1987年04期
2 石鲁珍;杨可晗;;浅谈公选课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3期
3 刘勇;;开放讨论式教学在公选课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5期
4 刘理,楼程富;公共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2期
5 热萨来提·易沙克;尔肯·阿不都卡德尔;;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赵杰;刘宝;尹钊;;从学习《宇宙奥秘》探究公选课的学习方法[J];高师理科学刊;2011年02期
7 徐景贤;;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与管理探究[J];职业;2011年17期
8 周苏;;从公选课随堂问卷调查得到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2008年05期
9 叶岗;《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两种教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10 吴先敏;;探析独立学院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和平;;论“可就业能力”视野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彦广;;浅谈提高技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3 王自华;;浅谈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4 罗峥;付俊杰;张腾月;张寓杰;赵晶;;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结构及测量[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季志;;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比较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学峰;;谈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商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A];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冯明礼;乔志宏;;中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适应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敬武;徐秋梅;;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就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高慧云;;加强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就业能力[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宋义林;高树枚;陈刚;;强化研究性学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2 记者 罗霞;我省启动应届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N];云南日报;2009年
3 姜智 贵鹏;提升就业能力 拓宽致富门路[N];长白山日报;2009年
4 吕洁 董会霞;开展新政策宣传 提高再就业能力[N];金昌日报;2006年
5 记者 朱兴忠;甘州着力提高劳务人员就业能力[N];张掖日报;2006年
6 杨广斌 季帅;扬州多措并举提高职校学生就业能力[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蒙丽;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N];广东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姜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重在提高就业能力[N];文汇报;2007年
9 记者王东;燕大资助贫困生提高其就业能力[N];秦皇岛日报;2009年
10 张喻杰 记者 王同文;今年计划实现城镇就业14万人[N];大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恩立;我国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城市化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翟玉龙;人力资本与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杨凡;员工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宁;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结构与区域调控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熊会兵;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郭文臣;知识型员工可就业能力对职业成功的作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孝国;企业孵化器竞争力及其持续创造就业能力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郭志刚;无边界组织下雇佣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夏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国辉;中小企业员工就业能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3 农郁祺;市场导向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翠红;河北省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5 袁建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邵宏润;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美国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伟钧;广西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冯悦;澳大利亚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航;日本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良林;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高校公选课课程设计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37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37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