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属性识别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民办高校 + 属性识别 ; 参考:《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摘要】:民办高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具有教育性、专业性、营利性、非营利性等多重属性,其形成与投资主体和组织体制密切相关,同时也使得我国民办高校长期处于属性游离状态。通过从资源投入、培养和管理过程、产出效益与影响三大指标体系对民办高校属性的评价、测量可以判定,我国民办高校之间公益性的程度差异明显、数值偏低。建立公益性民办高校的责任补偿机制、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规范约束机制、混合性(或跨属性)民办高校的合理选择机制,实行多元分类调控,是推进民办高校真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重要而又颇具特色组成部分的新政方略。
[Abstract]:Non-government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 kind of complex social organization with many attributes, such as educational, professional, profit-making, non-profit and so on. Its 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in body of invest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have been in the state of attribute dissociation for a long time.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the attributes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three index systems of resource input,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output benefit and influence, it can be judged that the degree of public welfare among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is obviously different and the value is on the low side. To establish the liability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public welfar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ormative and binding mechanism of profit-making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mixed (or cross-attribut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classification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t is a new policy to promot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characteristic part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民办高校定位、特色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BIA06003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WQY01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程乾生;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2 郭奇;;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声荣;霍艳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未确知—AHP综合评估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2 齐新安;朱祖林;;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魏鑫;王玉霞;王淑敏;董文轩;;平欧杂种榛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4 卢合全;李振怀;董合忠;李维江;唐薇;张冬梅;罗振;;杂交棉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互作效应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5 于海涛;闫美;徐磊;李安飞;;小麦新品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6 刘俊恒;何代元;张学舜;;14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7 罗振;李维江;董合忠;唐薇;张冬梅;卢合全;李振怀;;密度与整枝对抗虫杂交棉产量分布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8 孙嵬;崔娟;臧冬初;史树森;;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东亚飞蝗卵孵化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9 赵洪亮;于谦林;卢合全;董合忠;;山东生态条件下纯作春棉的适宜密度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10 刘淑云;李景岭;张秀兰;朱建华;;鲁西南冬小麦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祥明;;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晖;温学飞;赫晓辉;王政峰;安钰;;宁夏引黄灌区农村信息化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A];2011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与防渗抗冻胀新技术应用专刊[C];2011年
3 赵晖;温学飞;赫晓辉;王政峰;安钰;;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宁夏农村信息化的发展[A];2011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与防渗抗冻胀新技术应用专刊[C];2011年
4 高熹;曹凤勤;杨继雄;李强;吴国星;;棕尾别麻蝇雄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A];云南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伟;;基于熵权属性识别模型的港口水域交通环境风险评价[A];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洪荣;郝青;周永康;李国祥;;棕榈油脂肪酸钙制备工艺优化研究[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7 刘克锋;王红利;邹荣松;石爱平;戴智勇;;猪粪堆肥最佳生产环境控制参数初步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启厅;周炼清;史舟;李震宇;顾群;;FPXRF——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土壤中的铅含量[A];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红梅;王俊;;桃子品质指标的电子鼻检测[A];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熊春光;孙喜晨;程乾生;;基于进化规划的属性均值Kohonen自组织网[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云松;转鲑鱼降钙素基因酵母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安全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金少锋;基于金龟子绿僵菌和低剂量扑虱灵协同作用的稻飞虱防治替代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谢雪钦;球孢白僵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s)的基因克隆、鉴定及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秦毅;表达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Aal的球孢白僵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肠道与体壁侵染力[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倩;胞内海藻糖对球孢白僵菌耐热力的贡献及其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杨有刚;施水播种灌水入渗和土壤松耕方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吴迪;微藻综合品质信息快速无损获取技术和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桑子阳;红花玉兰花部性状多样性分析与抗旱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邓红;文冠果种仁品质及其油脂和蛋白质资源利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文彪;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和玉米推荐施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增斌;防治水稻螟虫单项技术措施的评价及储备技术—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申君;桃蚜的抗药性监测、杀虫剂的配方筛选及其增效生化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贝;切花月季品种综合评价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宋家勇;安林煤矿炮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煤冒放性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江涛;黄淮麦区85个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分析和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宋晓燕;苦瓜杂种优势及数量性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蔡旭;线椒数量性状遗传及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相关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赵学娟;油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分析及害虫与天敌的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禹坤;石榴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分析及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彦玲;麦田节肢动物群落动态、主要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程乾生;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2 余常贵;王文秀;;模糊数学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1991年01期
3 郭奇,曹洪洋;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年03期
4 陈守煜,熊德琪;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糊识别理论模型[J];环境科学研究;1992年05期
5 程乾生;属性集和属性综合评价系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忠道,汪慧;挑战与对策——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陈宝瑜;我国民办高校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格局[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魏雅华;民办高教呼唤“国民待遇”[J];21世纪;2002年05期
4 高和平;招生代理:路尽之处别有洞天[J];经纪人;2003年10期
5 王凤英;;适合的 才是最好的——民办高校也是一条成才的重要渠道[J];成才与就业;2003年11期
6 张博,陈育林;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老化”问题的逆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4年02期
7 梁斌;合川为什么会出现“独立民办高校现象”[J];中国西部;2005年05期
8 李广岑;;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发展;2007年01期
9 张民选;;热情扶持 规范管理 提升民办高教发展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09期
10 线静;;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困惑问题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新保;;民办高校要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作出贡献[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2 何志均;;广州民办高校营销管理策略——基于博弈论的分析与讨论[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吕艳;;北京市民办高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蒋华勤;潘杰;;浅议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张威勇;;民办高校与国际接轨的思考[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何源;;论民办高校的战略定位[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张威勇;;民办高校与国际接轨的思考[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8 张甜;;民办高校的公关之路[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兴云;邱立姝;;民办高校工资方案初探[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国华;;边疆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发展的文化屏障与出路[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霞;民办高校:路越走越宽[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罗梅;我省首家民办高校由凯里进军贵阳[N];贵州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张玺 通讯员 王丰;内蒙古民办高校夹缝中求生[N];工人日报;2004年
4 林玉 王晓华;民办高校出路何在[N];经济参考报;2002年
5 周继庭;北京民办高校大走势[N];科技日报;2002年
6 贺妮娟;民办高校退费问题亟待规范[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田养梧;如何选择民办高校[N];陕西日报;2003年
8 本版撰文 记者 程灿军;“万人大学”是民办高校的目标吗?[N];信息时报;2003年
9 李琴;民办高校营销也疯狂[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记者 李芳;清除天价幼儿园 给民办高校“松绑”[N];云南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如;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查明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章茂山;中国民办高校学费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杨树兵;关于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和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饶爱京;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钊;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董圣足;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组织的变迁及其特性[D];北京大学;2007年
9 毛勇;中国公办、民办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竞争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何彬生;转型时期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莉;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林;我国民办高校重组和退出机制的立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王雷;民办高校成都东软学院招生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严丽萍;我国民办高校公助问题研究[D];汕头大学;2001年
5 马利娟;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宝玉强;法制基础上的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王梓;民办高校融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金山;江苏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吴佐;长春市民办高校足球教学课的现状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春波;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90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9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