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重庆市 + 高等教育 ; 参考:《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从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学科结构的实际出发,分别选取了反映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11个指标和反映重庆市经济发展的9个综合指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定量分析了重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变化的关联度,并构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但仍然需要按照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进行科学理性的调整,为优化重庆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提供路径参考。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nd the discipline structure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11 indexes reflecting the disciplin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ongqing and 9 comprehensive indexes refle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re selected respectively.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quantitatively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discipline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and constructs a relation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iplin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ongqing is basically coordinated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adjust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a path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subject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ongqing.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高校重点课题“重庆高等教育对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的人才支撑研究”(2006-GJ-081)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重庆市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研究”(0612002)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益民;;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的指标及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党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商业企业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6年2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金辉;大家风范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启示——学习教育部对潘懋元先生评价的体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龙鹏;张燕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应用化”的价值取向[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赵宗更;薛晓萍;刘兴国;;论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与自主性——对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4 杨明宏;祝峰;;呐喊·匡正·引领——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理论”之解[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5 周长安;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质量制约因素初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张蓉;;重构中国大学理念的理论与实践[J];沧桑;2010年06期
7 贾永明;;论通才教育培养[J];沧桑;2011年01期
8 林志雄;;浅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7期
9 张颖;张文武;;高校开放性创业教育模式的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2期
10 龚友德;科研中心论——对一种高教理念的探讨[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东;季振洲;史先俊;刘松波;;“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及其在“计算机组成技术”课中的应用[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2 张立新;王雅林;林涛;;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理释义及其调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郑宏;;本科通识教育改革后教育质量管理探索——实施两阶段分流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毛勇;;人口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发展过程中的反思[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大学;2011年
2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3 谢亚兰;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及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7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少华;广东省中等职业艺术学校办学模式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2 马云;青海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俊霞;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玫;基于供应链视角的X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罗春;我国高考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改革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旭;新疆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静;人力资本配置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林艺芳;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晓雪;江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绩效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刘燕;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民办高校管理[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志平;倡导面向知识经济的新人才观[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杨英顺;当前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特点与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2期
3 汤智,马玉女;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5期
4 钟丽霞,郑长德;论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力资本的积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刘文亮;吉林省的人才结构与产业布局[J];新长征;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花;陈申华;;重庆大学城与硅谷大学城的异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2 孙萍;刘奉;;重庆市区域医疗资源配置与高等医药卫生教育均衡性发展研究[J];重庆医学;2011年18期
3 郭继舜;曾德军;;麻辣鲜香,巴渝一家——求学成都、重庆[J];高校招生;2011年08期
4 ;重庆市酉阳民族师范学校[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5 ;重庆文理学院[J];中国西部;2011年11期
6 ;重庆文理学院[J];中国西部;2011年10期
7 ;重庆文理学院[J];中国西部;2011年Z1期
8 ;重庆: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大学生就业[J];人事天地;2011年06期
9 ;重庆科技学院概况[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8期
10 陈流汀;;立足行业 服务地方 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J];大学(学术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颖;李曼;;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高等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研究[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晓明;21世纪药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吴晓明;21世纪药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罗石香;重庆市来黔选招大学生到基层工作[N];贵州日报;2009年
4 黄豁;杨大可回村创业“感动重庆”[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重闻;重庆市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记者 陈天富 何敏;高扬自主创新旗帜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N];重庆日报;2006年
7 渝科;重庆市五大举措 推动高校科研工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徐秀梅;重庆邮电大学举行更名庆典大会[N];科技日报;2006年
9 ;重庆邮电大学举行更名庆典[N];人民邮电;2006年
10 张国圣;重庆:莘莘学子“主演”菁菁校园[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弟群;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林兴冬;重庆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桂华;重庆市高校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特点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陈南飞;重庆市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娜;重庆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杨启光;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与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高茜;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尹国强;重庆市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任建平;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魏军;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内容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2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2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