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差异及启示
本文选题:课程体系 + 通识教育 ; 参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S4期
【摘要】:中美高校课程体系差异主要体现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美国高校的实践证明,通识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多维思维模式和研究能力方面都有着诸多裨益。文章通过对美国几所著名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并与我国著名高校进行对比,认为我国一些著名高校虽然进行了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但还远不成熟。
[Abstract]:The differences of curriculum system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general education. The practice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proved that general education has many benefit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multi-dimensional thinking mode and research ability. By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several famous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comparing it with some famous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holds that some fam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have carried out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general education, but they are still far from matur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分类号】:G6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蕊华;;浅议我国通识教育人文课程及其优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湘伟;;广东工业大学公共课程体系设置的理念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刘丹;;通识教育的内涵、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6期
4 张东海;;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兼从全人教育角度理解通识教育内涵[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4期
5 孟永红;;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6 赵菊珊;娄延常;;大学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5期
7 龙大为;何兰英;;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评介[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08期
8 张晓琴;;港台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内地高校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年36期
9 王连球;;高校强化通识教育的必要性、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9期
10 肖章柯;;应用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探微[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谭锋;;从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引发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曲铁华;常艳芳;;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Benoit Eynard;Lars Hein;;欧中合作,加快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曙;卫汉华;朱锦标;;中国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果胜;;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考[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范小平;;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7 张雪;;美国高校农科本科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启示[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宋尚桂;佟月华;;中国大学文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教育改革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9 冯佐海;缪秉魁;王葆华;庞保成;;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A];地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张全友;武大停掉8门通识教育课程[N];长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方可成;“小楼”和“大师”:一所理想大学的模样[N];南方周末;2010年
3 本报记者 陈香;夏中义:不想把大学人文做成一个学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记者 陈菁霞;上海交大科学史系庆祝成立10周年[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玉;新课改师资从这里输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铁铮 王磊;北林大构建五大体系促进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铁铮 王磊;北林大构建五大体系做好就业服务[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叶飞;香港理工劲吹“中国风”[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林玮玮 吕洪智;诗意与责任的交响[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高萍;整合 融合 新精英[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金光(Balgan Altangerel);中国与蒙古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张君辉;中国教授委员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乔;我国高校特困生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浩源;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3 杨晓刚;中美两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立鹏;当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董阜平;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张蕾娜;中美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受志敏;中国教师专业精神的缺失与对策[D];河北大学;2006年
8 陈玫序;当代中国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金贞爱;我国高校世界遗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宁;中美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本科教学管理比较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76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7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