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建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Abstract]:In the view of the concept and spirit of "the standard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rial)", we fin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efficiency of the teaching of public pedagogy is that the students do not feel the meaning of the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the value of their learning. Therefore,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should b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public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make the normal students recognize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ducational theor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ents' growth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acher's profession. The reform strategy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ublic pedagogy lies in restoring the meaning of knowledge and the path of reconstructing the learning, including the restoration of 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knowledge and the real world. Based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of normal students and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ba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of public pedagogy and teaching art should be promoted.
【作者单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B-b/2011/03/025)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G1103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5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晓宏;;经验、体验与公共教育学——现象学视野中的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康晓伟;;21世纪全球教师教育:发展趋势、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第一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如何在21世纪培养教师”会议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3 黎平辉;李建年;袁川;;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转变下公共教育学的变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11期
4 宁虹;;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意识品质的养成——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建设[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5 盛群力;;论有效教学的十个要义——教学设计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4期
6 谌启标;;美国中小学教师示范核心教学标准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10期
7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钟启泉;张文军;王艳玲;;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9期
8 王纾;;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的比较研究:以学生课程学习体验为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9 李玉静;;国际职教课程改革新趋势——基于对德国、欧盟、澳大利亚的比较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维周;;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念与社会工作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国晖;;综合化:教育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走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苏庆;;浅谈如何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效果[J];才智;2010年34期
4 陈雯;;教师专业成长与行动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康中兴;;浅谈教学反思[J];成功(教育);2010年09期
6 胡颖森;彭锐;;浅析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创新[J];财会月刊;2009年23期
7 喻庆明;;由经验到理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诉求[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5期
8 刘岗;;信息技术与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9 林菁;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探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余源晶,洪明;英国推进教师早期专业发展的新举措——“入职档案”和“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莜;苏州初中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郭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余圆圆;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强;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与现实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晓征;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明辉;文言文教学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莎莎;小学语文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晓微;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性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庆;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学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艳艳;教师培训者任职资格标准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中意;;澳大利亚培训包的优势及其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童庆炳;经验、体验与文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潘洪建;;论公共教育学课程内容的重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3期
4 袁利平;陈时见;;人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5 庄丽君;刘少雪;;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6 陶志琼;公共教育学的革命:由教师教育学向学生教育学转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杨朝霞;;论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8 宁虹;;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9 韩冬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问题与趋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10 朱雪文;彻底变革大学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畅;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课程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冬;;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野外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2 于洪卿;关于课程的文化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卜正学;;课程与教材关系浅析[J];求实;2008年S1期
4 赵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与评价——以南通大学为例[J];职业时空;2009年01期
5 谢树平;;关于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07期
6 卜正学;;课程与教材关系浅析[J];求实;2008年S2期
7 金海文;侯哲;;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刍议——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12期
8 李福灼;;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的整体建构[J];高教论坛;2009年09期
9 周晓梅;薛雁丹;汤铭;段洪秀;;大学生实践课程实施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年15期
10 吴恒山;;教育学院如何推进培训课程建设[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业文;胡学骏;;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利明;池田辉政;鸟居朋子;沈晶晶;;高校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之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耿宝强;;五年制中师课程设计的再思考[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4 袁晓红;熊杏芳;程时斌;;多媒体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玉红;周先林;;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孙凯;;谈基于课程视角的高校本科教育改革与普通高中课改的有效衔接[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7 ;燕山大学信息学院光电子系情况简介[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飞鹏;李家骏;;欧洲文物保护高等教育概况及对我国发展文物保护高等教育的借鉴[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10 孙玉秋;;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培养中重要意义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民办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发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2 黄蔚 任根运;大学创新课程设计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06年
3 徐卫东 李志高 郭天笑;三桨划动“就业船”[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湖北经济学院 王瑾;基于合作学习的ESP课程设计[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欣然;串起实习培训就业的链条[N];天津教育报;2007年
6 孙岩;《项目管理学》入选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N];科技日报;2005年
7 刘悦来;切莫忽视景观法规与政策教育[N];建筑时报;2006年
8 胡荣山;后年才毕业 今年“准就业”[N];中国交通报;2007年
9 ;桃李满天下 英才遍高原[N];西藏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蒋夫尔;把论文写在天山南北[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4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世家;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永强;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常思亮;大学课程决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步慧娟;在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实践和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倪潇;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的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金山;高师课程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娟;当前我国大学课程设计的问题及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闫坤;高师专业“班主任工作技能”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肖婕;“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奕波;师范院校环境教育课程的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魏敬人;普通高校《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9 郭冬莉;高师培养研究型美术教师课程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建飞;课程理论与实践统一视野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4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6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