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师范教育的本体转向: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normal education takes knowledge and skill cultivation as its main bod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spirit is ignored, which leads to the lack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spirit of teachers. Humanist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spirit education are concerned with the future teachers' humanistic feelings. The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and firmnes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amentally determines the actual effec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eachers' performance of their duties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it is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reform strategy of the Noumenon of normal Education and to establish the Noumenon posi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Spirit Education in norm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合作项目[S2009-1-6300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3204]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JY01]
【分类号】:G6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俞吾金;超越知识论——论西方哲学主导精神的根本转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曹长德;陈修梅;;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杨建朝;;育“人”:教育精神的时代诉求、特质与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4 张国骥;;大学与大学文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5 叶澜;跨世纪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年02期
6 徐高明;张红霞;;我国一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06期
7 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赵志毅,蔡卫东;论信仰的结构、本质及其对德育的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周鸿;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同补性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2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董根明;;人文教育中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张建雷;;试论学校建构学习型组织的价值意蕴——以学校组织变革为分析视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6 张福平;编辑与两种文化的整合[J];编辑学刊;1997年02期
7 苏青,聂晓霞;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人类社会进步合二为一的动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谭桂荣;;试论有效教学的生命特征[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9 史玉丁;;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之“威斯康星理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周正怀;;中小学教师自我实现观刍议[J];沧桑;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郝清刚;;浅析科学与人文对话策略——沈清松教授“外推”策略述评[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隋刚;;爱默生创新理念的现实意义:灵性、德性、创造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谢清果;;科学文化——反思科学的观念结晶[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4 张瑞贤;黄璐琦;;中医药方法中的人文因素[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5 汪树东;;“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邹寿长;优雅的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卜祥记;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复旦大学;2004年
7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8 冯霞;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伊继东;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彬;高校教师学术自由权及其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星洁;中职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闻铭;构建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静;当代大学生道德冲突现状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福平;新闻出版文化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7 孙万菊;从建构后现代精神到建构后现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佑红;农村迷信与农村社会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苗军;文化视野中的环境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10 潘杰;班级组织隐性德育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楚廷;;教育就是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3 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4 丛立新;课程建设的双重任务[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5 王坤庆;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6 杜静;;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J];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7 金兼斌;人文选修课的教育功能与特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8 王长乐;教育精神的内在规定性及研究意义[J];天中学刊;2002年03期
9 刀割草;国内关于信仰的研究[J];哲学动态;1992年06期
10 朱红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其与人文科学的关系[J];哲学研究;199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组;王会;王宏海;;转型时期大学生人文、科学精神缺失及其对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郭穗;高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的切入点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周桂英;;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高校教师角色定位[J];理论观察;2008年04期
4 胡守钧;;世博会:科学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大课堂[J];上海教育;2010年09期
5 李幼斌;;科学与人文: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准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4期
6 肖健;段影影;;转变教育观念 促进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03期
7 张家明;;论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张璐;;浅析农科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9 崔群颖;人文精神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体现[J];医学教育探索;2005年04期
10 刘军;;浅析现代多元文化影响下我国大学精神的重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少华;;地方工科院校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教学心得[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敖成勇;;浙大西迁贵州的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丁倂席;王攀东;;浅谈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熊湘敏;季靖;;“以人为本”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高校教学管理理念[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陈继会;;大学:城市智慧的心脏[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俊良;;注重人文关怀 培养人文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再思考[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廖开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雷专平;;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郭笙;;重视师范教育 改革师范教育——简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10 张岂之;;关于教育人文观的思索[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日刚;大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N];光明日报;2005年
2 解玲;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N];吉林日报;2008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陈广琳 李薇;“人文精神决定人生发展高度”[N];深圳商报;2010年
4 孙宁华;李政道在苏州大学阐述“科学精神”[N];科技日报;2006年
5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赵骏;健康信息情感: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选择[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云南大学 张巨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N];光明日报;2008年
7 九江学院院长 甘筱青;论九江学院人文精神[N];九江日报;2007年
8 黑龙江大学文化研究中心 于文秀;大学精神与公共关怀[N];光明日报;2009年
9 姚蕾 程艳林;走出半个人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顾友泽 南通大学文学院;教育不能数典忘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长真;大学文化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向文;民国时期湖南师范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庞振超;1949~1998中国大学人文学科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立波;人文发展与通识教育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8 戴继天;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的独立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根记;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磊;论“两课”教学中的科学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磊;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刘艳;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D];武汉大学;2005年
5 蒋明军;大学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要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玲芳;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姜静;基于科学史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8 黄自珍;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D];河海大学;2005年
9 孟李辛;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赵一铤;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1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8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