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原典教学对于“两型”哲学人才素质提升的意义
[Abstract]: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the original works of Chinese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Marxist philosophy, carefully selecting the original work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 of the basic book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philosophy, and striving to teach them in both the foreign and the ancient Chinese texts, and to be faithful to the text. The realization of "Sanyuan"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tamp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hilosophy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 the higher grade of undergraduate,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elective courses, we can realize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advanced specialized talents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composite applied talent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expanding academic horizons,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grasp the frontier of discipline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quality of subjects engaged in specialized academic research,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use of learning, combining academic research with cultural heritage and ideological innovation, Combine theoretical thinking with national rejuvenation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quality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B0-4;G6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杨茂明;;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周莉;;尼采哲学反本体论的后现代主义倾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胡志明;;尼采与卡夫卡:现代世界两个孤独的行走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胡书庆;;词语穿越诗歌和生命内部时的自然呈现——金肽频诗歌印象及对他的某些心理阐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胡成恩;;尼采哲学的反形而上学特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7 余虹;生命艺术:健康的与病态的——尼采的生命艺术论[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8 张晓华;;尼采的现代性批判与西方文化范式的转换[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9 肖明华,肖建华;作为现代性事件的中国文艺美学——谈文艺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庞立生;王艳华;;当代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困境及其超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红岭;;《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龙霞;;“惟一者”真正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吗?——兼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阐释与虚无主义问题[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冯建辉;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王文江;公共利益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军;福柯主体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邓昊;“神圣”的科学[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妮;论尼采生存观[D];西北大学;2011年
6 余盛祥;论伊莎多拉·邓肯舞蹈艺术的生命精神[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伟;经验的断裂与重建:论俄狄浦斯的悲剧性存在[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明明;“我写的一切都跟您有关”——卡夫卡的父亲情结[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永利;尼采权力意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邱晔;中西“羊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章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J];武陵学刊;1998年02期
2 蔡克勇;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实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01期
3 王春蕾;;图书馆发展人才素质略论[J];青年文学家;2006年02期
4 奚玲;21世纪我国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5 马涛;试论美术教育与人才素质的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李伶俐,颜中玉;加强审美教育 提高人才素质[J];人事与人才;2000年07期
7 史军胜;谈谈时代对音乐艺术人才素质的要求[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8 周范林;试论高校人才的素质教育与教材建设[J];云梦学刊;2002年06期
9 张清竹;任奇伟;;新升本院校应用型人才素质养成研究[J];群文天地;2012年14期
10 石国庆;论面向21世纪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德方;;浅谈机械行业所需的人才素质[A];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振民;;科技创新与人才素质研究[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岩;刘峰;张建国;王春宇;;创新人才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严世榕;;关于汽车自主创新与人才素质等若干问题[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书林;;素质的概念与21世纪青年人才素质的结构[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韩裕峰;;经济结构调整还须重视思想观念和人才素质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董春华;;现代高级教练员人才素质的必备要素[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李德昌;;人才素质与创新创业的战略研究——势科学视角[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9 郭海苓;;对当前大学生技能提升的思考和实践[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10 郎琳;;贴近时代 立木树人——工商系统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探析[A];2003年度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选编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军;实行“六三”机制 提高技能人才素质[N];中国包装报;2008年
2 刘明辉 王文杰;激励充电加压 提升人才素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许达哲;人才素质高度决定企业攀升高度[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
4 丁立义 林立 本报记者 可振杰;开发“第一资源”刻不容缓[N];辽宁日报;2000年
5 朱玉 李斌 李薇薇;我国人才素质三大不足[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6 肖隆福;市委组织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N];东莞日报;2008年
7 记者 马国忠;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提高人才素质[N];林芝报(汉);2013年
8 记者 辛瑞玲;实施六大人才素质提升计划[N];汕头日报;2006年
9 杨栋 杨锋;我市实施五项工程提升人才素质[N];咸阳日报;2013年
10 于正清;企业看重六项人才素质[N];威海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殷智远;创新人才素质测量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戴杨;我国领导人才素质评价标准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李梅;科学发展观语境下的人才素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李欣;企业创新人才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5 陈美霞;政府领导人才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6 王慧娟;企业创新型人才素质评价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笪丽芳;中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人才素质标准模型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82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8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