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教学评估效能的特性及因应策略——一项基于数据、调查和观察的新发现

发布时间:2018-08-14 09:43
【摘要】:教学评估效能亦即教学评估对高校教学及其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我国20年来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相应的数据统计和调查分析,就教学评估效能特性得出四点结论:一是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教学评估促发高校教学质量工作梯度向上成长;二是教学评估效能在一定时空内呈现迅增和骤减现象,高校教学工作质量随着评估周期而波动;三是教学评估效能存在强弱不均现象,评估对教学硬件建设表现出强效应,而对教学软件发展表现出弱效应;四是教学评估效能具有正负双重性,教学评估对高校教学工作既有正向增益功能,也有一定的负向制约甚至消极损害作用。据此,应坚持周期性评估,强化分类评估和常态评估,建立健全评估长效机制,推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市场和社会评估,科学开展元评估。
[Abstract]: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s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evaluation on the teaching and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data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author draws four conclusion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effectiveness: first, there is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evalua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work gradi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cond,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rapidly in a certain time and space, and the teaching work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luctuates with the evaluation cycle. Third,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s uneven, the evaluation has a strong effe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hardware, but a weak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software; fourth,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ha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duality. Teaching evaluation has both positive gain function, negative restriction and even negative damage function to the teach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we should insist on periodic evaluation, strengthen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normal evaluation,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long-term evaluation mechanism, promote the separation of management scores, strengthen market and social evaluation, and carry out scientific meta-evalu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高耀明;张萍;陈慧;兰丽丽;张光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校教学工作影响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刘爱生;沈国丰;;地方大学办学特色:问题与对策——基于50所地方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特色项目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6期

3 刘振天;;高校教学评估何以回归教学生活本身[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4 张应强;苏永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反思、批判与变革[J];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5 刘振天;;回归教学生活: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设计及其范式变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6 张建林;;教学工作与质量关系: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基本假设[J];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03期

7 苏永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价值冲突与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磊;;对近年来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的分类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年02期

2 马廷奇;;高校教学评估与教学管理制度创新[J];高教探索;2007年06期

3 张慧洁;薛震;;我国第一轮本科教育评估反馈的有效性分析[J];高教探索;2009年02期

4 刘旭;许晓东;谢可;肖华;;教学状态数据库系统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5 刘振天;;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设计与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6 张云霞;;本科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尹宁伟;廖飞跃;;我国高等教育评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Z1期

8 柳友荣;;中国特色本科教学评估建设的路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评估25年检视[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03期

9 李少华;李汉邦;;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回顾与反思[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6期

10 白丽云;;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状探析[J];考试周刊;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骆公志;粗糙集理论及其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刘理;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瑛;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范式转换及其协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云梅;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张会杰;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井飞;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星星;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的元评估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何正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玉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严威;基于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修雪茹;高校数字评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杜希娟;基于大学职能的大学特色建设研究[D];大连大学;2012年

8 赵芳林;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叶颖;美国高校课程实施大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万青;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向东;高等学校定位:竞争中的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曾荣光;;从教育质量到质量教育的议论——香港特区的经验与教训[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3 天野郁夫;鲍威;;日本国立大学的法人化:现状与课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许茂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有关问题与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论略[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4期

6 赵炬明;;超越评估(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设想[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7 王志刚,徐树平;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高校教学评估[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0期

8 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运行机制[J];高教探索;2003年01期

9 刘康宁;;“第四代”评估对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10 余东升;;评估一流的本科教育:路径与价值——美国的经验及其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云,赵华荣;论高校内部考试和教学评估的改革[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1期

2 李少斌;电大教学评估再认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张青玉,陈力群;以教学评估促学科建设[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03年12期

4 任继和;如何看待教学评估中的“学生打分”[J];职教论坛;2004年15期

5 苍晓凤;构建教学评估机制之我见[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连红;试卷材料在教学评估中的价值[J];兰台世界;2004年10期

7 杨道莲;课堂教学评估的沟通障碍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4年05期

8 谭海珠,王汉琦,杨棉华;汕头大学医学院网上教学评估系统之我见[J];教育信息化;2004年08期

9 肖瑞峰;求真务实 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9期

10 刘献君;论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办学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亚萍;;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子安;郭公民;纪红;;院系级教学评估刍议[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王晓;;教学评估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牛发舜;倪志光;吴锡成;曹青;;军队院校网络教学评估三化原则[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5 蔡丽芬;;借本科教学评估契机 加快提高教学质量[A];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通讯[C];2008年

6 兰安蓉;;高校档案工作为教学评估服务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档案学理论与实践[C];2007年

7 戚跃勇;邹利光;齐德广;高加蓉;徐剑铖;;教学医院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天曦;;论实践教学必须加强[A];北京高校电子工艺实习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强化教学评估 提高管理水平——“三·三”制教学评估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10 王玉岚;;论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波;教学评估的路应该咋走[N];科技日报;2005年

2 王德保;教学评估背景下的高校发展[N];光华时报;2007年

3 王娅妮邋张晓晶;教学评估岂能变成“集体秀”[N];南方日报;2007年

4 李龙;变味的教学评估就是劳民伤财[N];广州日报;2008年

5 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刘振天;教学评估:是“指挥棒”,还是“测量仪”?[N];光明日报;2013年

6 本报通讯员 刘蓉;教学评估新规则 “90后”挑战“全英语”[N];中国民航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范绪锋;教学评估:一招激活全盘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浙江工业大学 肖瑞峰;教学评估需要建立长效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董洪亮;教学评估 为高教质量护航[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强亦忠;教学评估 高校不堪承受之重[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以高校为本”的本科教学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莎;教学评估现实审视与中介性教学评估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叶盛;基于基本状态数据的教学评估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滨辉;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体系的元评估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张芊;大学二级学院教学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肖莉;安徽省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现状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王莉;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雷;我国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评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高艳琴;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小琴;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评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2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82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