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特征及文化效应
[Abstract]:Harmonious campus is a microcosm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take educating people as the found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strong cultural influence and radiation effe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银峰;;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唐慧;;基于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循环旅游经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3 高乔楠;杜娟;;浅析科学发展观中的实践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4 王孝哲;;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文娟;隗兵;谢鸿昆;;建设市民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6 李海泳;;议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发展及完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张秀坤;;高师院校创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整合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晁霞;;北京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李萍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允春喜;;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娜;;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庞仁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新的哲学思维方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田翠琴;赵乃诗;;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任浩明;;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陈清华;谭太富;罗同昱;;毕节试验区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内在联系[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6 朱永海;;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A];《环球人文地理·理论版》2011.08下[C];2010年
7 张辉;;和谐社会理念下环境保护法之定位[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8 赵美珍;戈琳;;论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肖振波;;社会公正视阈下的和谐社会构建[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蒋桥生;;让调解走进“禁区”——民事诉讼调解范围与限度之扩张[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继忠;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贡献[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海澜;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小平;群体性纠纷调解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婷;公共政策视野下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青春,高保平,杜宏宇;浅谈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建设[J];继续医学教育;1994年04期
2 张文戈,楼敦祥;坚持三结合道路 加强实验室建设[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3 姚斌;论高校政工队伍的建设[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邱伟昌;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5 韩隆福;隋炀帝时科技与建设上的成就[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严家顺;生态校园规划与建设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7 朱明祖;地市电大素质教育建设浅谈[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8 周志进;日本高校校园的规划与建设[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王世根,孙道同;略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卢汉龙;经济多元化发展中的社区文化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海龙;;试论责任政府的建设[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2 张倩;;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认识[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3 徐娟;;区域物流中心建设[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卫华;;对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显福;;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张志刚;;因地制宜建设新化产[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志红;;生态城市建设中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讨[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武云甫;檀星;王燕敏;;综合管沟规划建设刍议[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李强;;浅谈基建矿井中的信息化建设[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6年
10 余水生;刘颖;翁关成;;浅谈和谐森林文化体系建设[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邸兰英 首席记者 隋先春;电影与农村对接产生的文化效应[N];牡丹江日报;2009年
2 童长福;永安“贡”文化效应初现端倪[N];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江宛柳;数万官兵书写队史的文化效应[N];解放军报;2006年
4 刘少和;“港澳游”对内地的文化效应[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赵兰英;上海世博文化中心 “后世博”文化效应的样本[N];文汇报;2010年
6 河南省开封市 雷泓霈;学学《读者》的文化寂寞心态[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通讯员 李明华邋蒋艳丽 记者 方张接;小河直街获得2007“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N];杭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娅莉;升华品牌辐射力[N];中国质量报;2005年
9 记者 陈崇韧;厚重·璀璨·经典[N];淮南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王枝莲 本报记者 白洁;达旗农电:“企业文化效应”阅读[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2 肖萍;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章延杰;论政府信用[D];复旦大学;2005年
6 翁奕城;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规划对策与实施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臧毅;黑龙江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王大学;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D];复旦大学;2007年
9 段文平;中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俞树煜;西部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与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钱旭彤;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与建设[D];同济大学;2006年
3 王静;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刘旭慧;我国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涛;鄂尔多斯市青春山开发区规划建设的维新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蒋满秀;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蔡兵;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公共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毅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观及其建设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9 王宇;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D];东北大学;2006年
10 苗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论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08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0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