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原因及引导路径
[Abstract]:Informal organiz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a kind of student organiza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students across schools, classes, grades, departments and so on. Because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existence of informal organization is more typic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are as follows: prominent academic dominant position, strong self-interest and non-exclusiveness, small scale and lack of key persons. The 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guidance to graduate students' informal organizations are: academic leadership, bringing into play the role of informal organizations in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alents, slow monitoring,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formal organization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mobilize mentors to create the core guiding figures of informal groups; classify guidance to achieve fine management of informal organiza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杨;孔晓妮;;网络为载体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 杨红辉;;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6期
3 李红娟;;河南省研究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4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30周年庆典公告[J];法学;2011年07期
5 李天鹏;;研究生教育中“第一次”的价值[J];中国研究生;2011年06期
6 左翼;;论“非正式组织”在学校中的作用及管理[J];学周刊;2011年27期
7 张国霖;;从期刊编辑的角度看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两个问题[J];基础教育;2011年03期
8 黄瑶;李春晓;;面对研究生教育,我们需要的是审视自己——彭X墀院士访谈录[J];中国研究生;2011年06期
9 克fE;;论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路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7期
10 本刊编辑部;张楠;;认真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黄蓉生;;含弘论丛总序——走进新农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李伟杰;;针对研究生自身特点注重教育方法改进[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蓉生;;总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肖念;沈红;;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湘伟;刘锋;袁兵;;工程力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柯伟玲;郑霞云;;基于折现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计量及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颖;;关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探讨——严格研究生中期考试制度[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光 山东济宁;让研究生教育回归本位[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记者 屈金星;中国矿大(北京)喜庆恢复研究生教育30周年[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记者 赵凤华;中国矿大恢复研究生教育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4 若鱼;研究生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5 浙江大学校长 杨卫 来茂德、严建华、沈满洪、陈凯旋;协同创新:研究生教育突破传统“师徒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岳娟红;理工大研究生教育:注重与实践接轨[N];太原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田晓玲;研究生教育“两头不着地”有待扭转[N];文汇报;2009年
8 首席记者 杨帆 实习生 石佳;研究生教育 迎来新机遇[N];重庆日报;2010年
9 记者 程国媛;理工大新建3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N];山西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冯芸;郑大获批试点研究生教育改革[N];河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4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崔海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崔佳颖;组织的管理沟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罗长富;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峰;基于C/S、B/S三层构架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2 高艳玲;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线教育系统的研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3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4 郑浩;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栾旭;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张松;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文信;研究生能力建设的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9 陈放;美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本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10 尹伟;论我国高等学校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54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5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