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网络时代高校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及引导对策

发布时间:2018-10-26 13:08
【摘要】:网络时代背景下,社会思潮在高校中的传播呈现出传播者身份多样、接受者主动性强、群体传播活跃的特点。在此背景下,针对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大学生的辩证影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积极作用,多途径、多渠道地积极引导高校社会思潮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times, the communication of social though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haracterized by diverse status of communicators, strong initiative of recipients and active mass communicati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in view of the dialectical influence of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on mainstream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 positiv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s brought into play, and the spread of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ctively guided by various ways and channels.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0期

2 方付建;;网络空间社会思潮发展方式研究——基于思潮网站的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进头脑”的几点思考——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朱斌;;积极应对西方经济思潮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3 柴生高;;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大家;2012年08期

4 李炜;;探析三网融合下的NGB网络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16期

5 周新林;罗胜京;李慧敏;;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0期

6 黄刚;;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分析[J];大众科技;2013年11期

7 石海兵;;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概要[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8 兰琳;;刍议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才智;2014年21期

9 王艳红;;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10 张一;江秀乐;;消费主义境遇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理论导刊;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琳;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李亚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业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李良寅;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武爽;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4 王越;我国文化保守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5 金颖;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严涛;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7 许珊;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8 刘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刘洪;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10 苏娜;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永;孟德花;;试论网络思潮的预测和引导[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方付建;王国华;;当代社会思潮:发展取向与干预方式[J];长江论坛;2010年03期

3 陶文昭;;互联网的社会思潮[J];电子政务;2010年04期

4 方付建;;网络空间社会思潮传播策略研究[J];电子政务;2012年12期

5 方付建;;论网络时代的社会思潮[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6 童星,罗军;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7 刘波亚;郭燕来;;内涵·特点·路径:网络思潮的本质探析[J];理论与改革;2012年03期

8 邱柏生;左超;;从社会思潮的影响特征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7期

9 王业;韩冰曦;康培;;2011重大思潮调查报告——与2010年的对比分析[J];人民论坛;2012年03期

10 李鑫生;;互联网对社会的冲击、影响及其对策[J];山东人大工作;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旭晖,刘桂华;论中国饮茶风俗的传播特点[J];农业考古;1998年02期

2 黄锫坚;互联网络讨论区的传播特点与问题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赵毓琴,李竞业;电视与印刷对文学名著传播特点的比较[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4 焦福民;;论网络戏曲的传播特点[J];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马丽玮;;手机报的传播特点及发展前景——以中国移动彩信手机报业务为例[J];中州学刊;2009年06期

6 徐绍文;赵蕴;;微博时代体育赛事的传播特点——以南非世界杯和广州亚运会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年06期

7 卢艳荣;金天星;;大学生舆情传播特点及其干预策略[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闫春;;论明清时期《四书大全》的传播特点[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司友甫;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5年04期

10 张洁;;从技术到素养:网络时代的生存规则与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吕本勋;;网络时代旅游公共事件的传播和管理策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华;林英;;漳州政务微舆情监测报告[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赵悦怡;任志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的媒体报道特点及互动性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为例[A];第三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周栋梁;政务微博须构建完整的互动链条[N];人民公安报;2011年

2 老鬼阿定;从虐猫案看网络传播特点[N];计算机世界;2006年

3 记者 赵波;解放思想 创新方式 实现主流媒体新转型新发展[N];陕西日报;2014年

4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张智全;要摸准网络传播的“牛脾气”[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张枫逸;微博“三思而后转”应成媒体共识[N];工人日报;2013年

6 张枫逸;“三思而后转”应成媒体共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7 记者 李峰;省科技界召开预防禽流感“参谋会”[N];甘肃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高娲;引进版美国儿童绘本的传播特点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2 刘麦;环境灾害中微博舆论的传播特点及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海丽;浅析微博的自我表现意识及其伦理[D];广西大学;2012年

4 计冬梅;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的特点及应对策略[D];河北大学;2013年

5 祁志慧;微型博客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梁贤;广告商的微电影品牌营销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张思思;试析新浪播客的传播及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付蓉;手机报营销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王明月;微博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刘洋;论清朝、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在黑龙江省的传播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95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95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