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评析——基于产出的视角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views of educational output,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asic types: one is based on students' products and the other is based on educational service.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depends on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that higher education faces 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which reflects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for higher education 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At present, i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olitics and economy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o transform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product type" to "service type".
【作者单位】: 湖南工学院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教育服务的高等教育质量研究”,课题编号:10YJA880083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顾佳良;;正确把握人才市场关系中的角色[J];江苏高教;1993年03期
2 刘俊学;;基于教育服务的高等教育供求研究[J];江苏高教;2009年05期
3 吕明娥;刘俊学;;高等教育服务过程中大学生的角色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03期
4 谈松华;王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时代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双喜,徐玲,黄世祥;管理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二合一”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夏云珍;;论培养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何侃,丁宝森,范晓霞;小学生学科能力结构的优化训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钟晓鸣;试析走向知识经济中的知识生产新特点[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聂红艺,孙国刚,余鸿;评论性思维合作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徐阳;;感性教育在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赵庆年;关于对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德育模式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莫国辉,何斌;素质教育与高职英语听说教改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何珊;;行动学习法在旅行社员工培训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10 宋秋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三自”能力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庆华;;“无人监考”与品德形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琨;教育即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拥军;经济全球化与当代政党政治发展路径选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群慧;单元组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顾蓉;与学生内感官类型相匹配的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袁昆明;在校大学生对高校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滕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薇;基于脑科学的小学古诗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枫;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邹仰清;在多维互动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艳蓉;高校教学服务满意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素玲;教师对幼儿自主学习的认知及指导现状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俊学,王小兵;试论高等教育服务价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刘俊学;吕明娥;王小兵;;再论高等教育服务及其主要特征[J];江苏高教;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师渠;中国高师教育走向与北京师范大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王其冰;;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困惑与出路[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4期
3 代赤彬;熊炎;郭敏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必要性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4 杜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透视与战略举措[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4期
5 王春玲;;旅游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08期
6 王培;徐东升;蔡静静;;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5期
7 谷峪;树立教师服务观[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张益;确立服务观点,把好“三关”——我们对“注册视听生”工作的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1997年01期
9 李霖;;远程教育服务观浅议[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建军;;试论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异同[J];中国农业教育;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一涛;;从“政本领导”转向“人本领导”——树立正确的服务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张志华;钟秉枢;周建梅;;我国体教结合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徐彦;;优秀运动队“专才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探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学奎;陈翠莲;崔克辉;谢国生;曾汉来;徐久玮;;改革实验教学环节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A];2005'海峡两岸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慎峭;杨馨;董超;张如飞;;优化“临床创新型针灸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李江帆;;服务产品理论的现实意义[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7 江万丰;;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全面加强组织工作[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月桂;;紧扣时代脉搏的高校档案管理[A];北京高校档案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9 谭梅凤;帅克;徐新强;杨洲;;新阶段国防科技信息工作的职能定位[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10 王国华;;现代物流运营与控制[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孙霄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郭荣梅;江苏启动大交通人才培养体制研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3 钱诚;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最为关键[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林川;冠群金辰的服务观[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四大运营商的服务观[N];中国电子报;2004年
6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 侯彦林;树立施肥服务观 技术领先市场宽[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7 秋菊;“真情”品牌[N];中国工商报;2003年
8 木子楠;解读海信日立同心服务观[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叶金毅;竞争下的首饰业人才培养[N];中国黄金报;2006年
10 杨妤;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守华;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2 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荣华;论当前中国公共管理的观念变革[D];吉林大学;2005年
2 冯鑫;转型期我国男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3 倪伟;陕西省少体校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贵福;黑龙江省速滑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西国;山东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伊山;吉林省短道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一;陕西省与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邵金龙;长春市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存生;河北省网球运动业余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臧卫国;对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299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9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