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校主体功能有效性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5 11:25
【摘要】:采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校科技情况2003-2009年的统计数据,验证高校在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主体有效性。研究发现高校数量与区域创新系统绩效成正比,而增长量与区域创新系统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采用阶层回归分析法对高校科技产出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对高校的科技经费支出具有显著影响,高校参加国际研发合作也能有效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同时还发现东部地区学校的科技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将为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科技活动管理提供参考。
[Abstract]: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from 2003 to 2009, this paper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It i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not significant.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utpu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the method of stratific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xpendi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international R & D cooperation can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ow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of schools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conclusions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公共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引进式技术跨越与区域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一以天津市主导产业为例”(编号:09YJA630110)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乔颖 ,王永杰,陈光;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6期

2 朱付元;区域创新系统及其识别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戚汝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J];经济师;2007年03期

2 朱付元;区域创新系统及其识别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3 夏婉婉;;从创造知识走向创造财富——关于现代大学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殷朝晖;论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周世举;技术进步与福建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6年

4 李志刚;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和创新绩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迟文成;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6 莫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明;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2 高军;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郭燕霞;大学融入产业群[D];山西大学;2005年

4 陈瑶瑶;浙江省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5 李俊义;我国西部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秦莉俐;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崔滨;长春市科技创新平台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许立侠;研究型大学组织文化的审视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宗友;区域创新系统中研究型大学与伙伴互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似阳;我国大学科研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发展对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林迎星;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3 宋建元 ,王德禄;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政府职能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11期

4 乔颖 ,王永杰,陈光;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6期

5 王永杰,陈家宏,陈光,马跃;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学研究;2000年02期

6 池仁勇,唐根年;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7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的失灵及完善措施[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丁焕峰;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来源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5期

9 刘顺忠,官建成;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1期

10 官建成,刘顺忠;区域创新系统测度的研究框架和内容[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慧;;区域创新视角下廊坊外语类院校知识流动研究[J];华章;2010年20期

2 李子彪;胡宝民;陈亮;;地方高校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度研究——对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年02期

3 孙景翠;王敏;王林生;;高等教育机构与区域创新其他行为主体的联结机制[J];商场现代化;2009年25期

4 李石勇;马卫华;蓝满榆;;广东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的联结效应及深化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6期

5 肖玮萍;论我国近现代高校地理分布的变迁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6 孙景翠;岳上植;谷学良;;高等教育机构与区域创新系统中其他行为主体的联结[J];经济师;2009年11期

7 姚微;;高校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8 赵明香;史占中;于秀婷;;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大学科技园集约化发展探讨[J];未来与发展;2005年05期

9 郭丕斌;高校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J];经济师;2004年11期

10 张亚群;从单独招考到统一招考——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变革的启示[J];中国教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包慧杰;;辽宁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曾上尧;郭丽君;;湖南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SWOT分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曹忠正;陶美重;;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何志均;;广州民办高校营销管理策略——基于博弈论的分析与讨论[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贾云鹏;刘青秀;;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地域分布特点评析——基于省际视角的考察[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袁蕾;;中国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于洪良;刘长明;韩作生;苗文利;杜岩;;基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地方高校品牌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9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林峰 韩立新;艺考18天 拉动潍坊消费近两亿[N];潍坊日报;2011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中大首次跨入世界前200强大学[N];南方日报;2010年

3 撰稿 本报记者 张守帅;让更多人“圆梦”大学[N];四川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杨旭;“望闻问切”独立学院[N];人民日报;2011年

5 徐梅;高等教育大步跨越[N];贵州日报;2004年

6 朱建文  本报记者 王 梅;各出怪招抢生源[N];中国质量报;2003年

7 王乃平;西部大开发与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唐沙砂;河北两会破题“科教兴省”[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记者金海忠;体制创新推动我省高教跨越式发展[N];浙江日报;2003年

10 南昌大学校长 周文斌;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宗友;区域创新系统中研究型大学与伙伴互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李广华;山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张国昌;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布局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付恩琴;东湖大学科技园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董新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包奎;重庆市高校R&D资源的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刘晓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高等教育发展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利民;1960—1965年北京高等教育调整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庄杰;大学生新闻的媒介呈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利胜;新中国高校扩张的历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1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11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f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