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和研究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内在机理
[Abstrac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leads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was explicitly put forward by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ce again emphasized and wrote the important propositions of 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Great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Among the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to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 to study how to lead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choose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cess of influence, and grasp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分类号】: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闫晓梅;对培养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几点看法[J];新余高专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3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方明军;关怀大学生的主体成长[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代志鹏;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裘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运行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浙江省团校课题组;青年和社会思潮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瑞虎;;大学生也要学点“理财”本领[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2 陈海青;;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机制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8期
3 伍晓霞;;多元化社会思潮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报业;2011年08期
4 焦凤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11年08期
5 古木头;; 谁来关心大学生的性需求[J];黄金时代;2002年03期
6 黄怡;;高校校规面临考验[J];黄金时代;2005年07期
7 李芸;;一名大学生对网络的思考[J];大众心理学;2003年02期
8 陈鹏程;;杭州市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J];中国就业;2009年06期
9 马艳青;;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期
10 李义良;;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下得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钟合;大学生“逃单”拷问学子诚信[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陈七三 李伦娥 欧阳鹏飞 张小攀 徐光明;把和谐社会精神送下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陈丽;暑期大学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庆日报;2005年
6 吴应海;大学生的脑子为何“不堪一洗”[N];重庆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谢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话打工[N];常州日报;2005年
9 早报评论专栏葛剑雄;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住校?[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艳玲;大学生勤工助学报酬怎么算?[N];大理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成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2 曹丽琼;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王绍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明哲;大学生公民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19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1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