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考试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ingle form of examin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es students cheat in the examination process. Exploring the diversified examination form, the diversified score appraisal and the diversified examination content, may urge the student to correct the study attitude, enhances the study efficiency, trains the study ability, thus promotes the student quality to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北京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008)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建设项目(2008);中央民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8)资助
【分类号】:G642.4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成立,张云翔,崔智林;改革考核方式 增强教学活力[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4期
2 刘运学;范兆荣;;高分子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考试改革初探[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作伯;海存福;王燕茹;马竹书;;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公平性的缺失与完善[J];西北人口;2009年01期
4 刘素一;薛勇;;大学考试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3期
5 张彩云;范永刚;;改革考试制度,杜绝考试作弊[J];嘉兴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向丽;大学生学业作弊现状及相关心理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霞;王江华;徐华;张瑞珠;;大学生“考前突击”调查及分析[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2 郭铁明;;高等学校考试方式改革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1期
3 齐云英;;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08年05期
4 郭华桥;;推进考试方法改革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5 马立涛;;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9期
6 苗建宇;刘永昌;;推进课程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6期
7 方兴保;;试论当前社会考试评价改革[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张得心;;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新模式的探索[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王晓峰;;考试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得心;;论高等院校考试方式和新模式的探索[J];甘肃林业高职教育(综合版);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伟;诚信知行的形成机制与教育干预[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尤兰芳;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妹;学业诚信教育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莉萍;大学生学业作弊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源;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姜燕琴,刘秀伦;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作弊行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毛晋平;成就目标理论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张顺能,蔡续;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因及防范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朱宪荣;邢进;佟白;;关于化工原理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思考[J];高师理科学刊;2007年01期
6 刘晓君;当今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于凤文,许轶,沈绍传,姚克俭;改革考试方法 加强素质教育——化工原理考试改革的初步尝试[J];化工高等教育;2004年03期
8 胡生泳,邹纲明,汪富泉,潘琪;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现状及展望——兼谈化工类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J];化工高等教育;2005年03期
9 王振芳;陆维玮;任晓红;张长桥;;化工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经验和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01期
10 祝遵宏;我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建议[J];经济师;200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汉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中杰;成就目标定向、师生关系和教师帮助对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宜昌;高校科技史专题讨论会在武汉召开[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年01期
2 安宁;;中国写作研究会西北分会第二届年会在兰举行[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3 李洪彩;;发展经济管理干部高等院校 加速培养经济管理人才[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4年01期
4 孟明义;;要把高等院校做为独立实体来管理——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之管见[J];辽宁教育研究;1985年01期
5 何筱丽;;谈高等院校开发预算外收入与教学、科研的关系[J];唐都学刊;1986年02期
6 廖远耿;;全国郭分高等院校教学法研讨会圆满结束[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陈一筠;女性学在美国[J];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09期
8 金帛;试谈高等院校科学管理的任务和特点[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9 王鼎;;高等院校编写教材失控问题必须解决[J];现代教育科学;1990年03期
10 李永生;;提高湖北高校足球水平的设想和建议[J];湖北体育科技;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力军;韩基刚;庄宏伟;;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初探[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钟颖;杨劲祥;饶鹏;邹忠全;;对高校会展核心人才培养之实践环节设置的思考——以广西高校本科层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A];2007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梁永明;贾水库;靳久良;郭亚臣;王世明;刘建铭;于越;王义刚;段进宇;杨新苗;柳昌江;杨红玲;;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李玉红;周先林;;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赵惠祥;曲俊延;;高校学术水平与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反差[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7 汪矛;杨世杰;;当今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许炳;;对构建以高等院校为核心的区域自主创新中心的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9 王琴玉;;浅谈高等院校针刀人才培养的专业依托[A];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微创针刀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持平;;学报档案的管理[A];学报编辑论丛(第五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副教授、博士生 陈新忠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李忠云;服务新农村建设高等院校需要功能重构[N];湖北日报;2009年
2 朱莉萍;民盟吉林省高等院校组织发展座谈会在长召开[N];协商新报;2010年
3 记者 杜军玲;新学期中央直属高等院校收费有新规[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东北财经大学 田玉红;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N];人民日报;2010年
5 厦门大学教授 谢泳;高等院校最需要无为而治[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记者 张莉莉;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竞争力[N];辽宁日报;2010年
7 潘守勇 刘卫华 孙紫君;高等院校,需要拓展强化的国防阵地[N];中国国防报;2010年
8 钟进文;全国高等院校民族语文教学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记者 曹显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特殊作用 不断增强安徽自主创新能力[N];安徽日报;2010年
10 ;全新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考试体系诞生[N];计算机世界;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艳玲;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何晓佑;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蒋英;困境与出路:中国美术史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王卫星;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邓丽红;中国高校教育营销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立科;英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勾文增;一九五○年代中国的科学批判[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兴国;高校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测评的差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傅正强;高校远程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3 赵衍;基于系统论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刘友女;高校组织气氛与教职工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艳;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翁丽芬;中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朱烈;论高等院校和谐文化建设[D];吉林大学;2009年
8 马云献;高校组织气氛及其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刘怀;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机制的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李丽;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20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2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