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假设与大学治理的思考
[Abstract]:The judgment of human nature hypothesi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idea, starting point and method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so it is also the basic problem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holds that people have "self-support" and "self-interest". Marx's judgment of human nature, the inducement of the birth of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the crisis of the personality of modern intellectuals, and the behavioral logic of marketizatio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people prove that university people have the same character of "economic man". It is worth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o recognize and clarify the character of "economic man" of university people. Based on the human nature of "economic man", there is also a new definition of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which is not so much an organization of people with common "interests" as a resource-dependent organization of stakeholder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y ethics, academic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ncentive mechanism are the important choi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高等学校个人教育产权研究”,项目编号:09YJA8800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高等学校管理基本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UT10RW105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契约理论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G08DA009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雅文;深化高等教育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菊兴;试论高校党校在学校党建工作中的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王尧;普通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张建新,陈学飞;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5 张学文;;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郭德红;;美国著名大学校长的整体知识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李伟娟;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8 吴本文;;法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评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9 邹从清,蔡孝恒,胡继春,阮丽萍,程新宇,卢启华,刘心仁,吴均林;论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德育创新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严冰;徐皓;;巨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挑战——关于巨型大学的学术对话[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仁东;;大学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协调机制探析[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李达轩;论地方中心城市高校的建设和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曹赛先;高等学校分类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陈志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淑俊;现代国际教育贸易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小桃;高职课程建设的新理念:在适应中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宁乐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武洁琼;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胡晶君;国立中山大学学校管理探析(1924-1931)[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红梅;甘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敦耀;论人性假设[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3 文雪,扈中平;人性假设与教育意谓[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阎光才;;学院人的“癖好”与大学的制度安排[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管宁;灵魂的裂变:社会变迁中的人格姿态──新时期知识分子形象人性描写之流变[J];江汉论坛;2001年11期
6 项贤明;教育学的学科反思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7 郑金洲;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与改进路向[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8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王开志;;“真诚”与知识分子人格再造——对巴金《随想录》价值的再认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3期
10 陈庆云;曾军荣;鄞益奋;;比较利益人:公共管理研究的一种人性假设——兼评“经济人”假设的适用性[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的新自由主义价值观[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温亚丽;;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公安;何流;颜语;;研究生“买椟还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克明;;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杨宇立;混淆目标与手段的做法不可取[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胡东芳;你是一个怎样的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朱四倍;“有业不就”是一种正常现象[N];中国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岳;伦理视角下的大学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杨敏;高等教育管理人性基础的反思[D];中南大学;2007年
3 邓小凤;基于人性假设的高等学校安全保卫人员柔性激励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波;高校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姜丽钧;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康建安;高校国家工程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06年
7 雷艳佳;基于工作幸福的高校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设计[D];广西大学;2008年
8 王颖;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曹晓寒;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人性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甲子;基于人性分析的大学生德育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0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2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