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山东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5 20:23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这种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范围,这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机遇和挑战。山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目前有六所体育硕士培养单位,但是由于是首次招收全日制体育硕士,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山东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5所院校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山东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外部环境、学术研究方面,,给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充足的条件。 2、山东省各院校在制定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突出了其统一性,却没有就某类体育职业实际工作所需职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忽视了各培养院校和各专业方向之间差异性。 3、山东省各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由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学时学分设置、课程内容安排、课程考核方式和教育实习实践培养等部分组成。设置存在课程安排比例不合理,选修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设置数量很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课程内容缺乏前沿性、教育实习实践监督力度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问题。 4、山东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未脱离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学位论文的选题、形式过于单调。 5、山东省各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知识结构优势的侧重点不突出;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整体发展态势较好,研究生对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基本持满意态度。 6、山东省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包括制定合理具体的培养目标;加快课程改革改革;加强学位论文授予环节管理;加强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导师的培训;加强管理建设。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high-level applied professionals in the sports industry continues to grow, in order to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decided, beginning in 2009, to expand the scope of recruiting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s and master's degrees, which are dominated by new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This is another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ster's degree education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academic talents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which provides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s degree in China. Shandong Province, as a big economic province in the country, currently has six training units for mast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However, since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recruit full-time mast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optimize and standardize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rough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 graduate training in 5 colle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graduate training colle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have create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graduate training in the aspect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eachers' strength,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academic research. 2.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have laid stress on the unity of the training goals of the postgraduat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but have not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required for the practical work of a certain kind of sports profession. Igno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ining colleges and the direction of each major. 3.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graduate stu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course hours credit setting, course content arrangement,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 and practice training. 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is unreasonable,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elective courses are not enough, the number of courses is very small,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s not enough, the contents of courses are short of vanguard, and the supervis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is not enough. Difficult to meet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other problems. 4. The cultivation of 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still not divorced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academic degree graduate training mode, and the form of selecting the title of the thesis is too monotonous. 5. The advantages of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he postgraduat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re not emphasize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ostgraduates is good, and the postgraduate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management of the postgraduates. 6.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graduate train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include formulating reasonable and specific training objectives, speeding up curriculum reform,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degree thesis award; To strengthe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 graduate teacher training; strengthe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富,张成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乡镇经济;2001年05期

2 曹健;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俞根泉;;解放军艺术学院首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FA)毕业[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届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招生简章[J];审计月刊;2004年07期

5 王建子,郝建华,佟福锁,范德林;试论设置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可行性[J];中国林业教育;1999年04期

6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及授予学校确定[J];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04期

7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论证组 ,肖学俊;艺术表演事业呼唤高层次人才——对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必要性、可行性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7期

8 ;高层吹风[J];职业技术;2005年07期

9 葛敬民;;图情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离不开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21期

10 高桂娟;;打造与职业准入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研究生培养[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2 黄志龙;朱位秋;郑耀;陈伟球;;探索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方炎;王卫宁;;光电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兵涛;苏亚欣;;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若干思考[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利军;吴广宁;;高电压技术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展翅;吉大获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N];团结报;2009年

2 张建华 记者 刘怀;共建长春税务学院[N];吉林日报;2009年

3 张国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N];中国航天报;2006年

4 周燕虎 沈文斌 黄明明;炮院南京分院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N];科技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6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7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9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10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4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10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桂芝;山东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君;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谢宇文;社会体育指导方向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陶成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李火把;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D];蚌埠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357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57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a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