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术职业发展的冲突与调适
[Abstract]:The academic career of university is the product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academic, political and market factors, among which academic factor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profession. The diversity of universities determines the diversity of academic careers. Implied by the academic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th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of the universities present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of the university needs to change its ideas and adjust its academic, political and market forces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ideal and reality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of the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科研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教育学)“大学实践教学体系与支持系统研究”(编号:BIA110075)
【分类号】:G6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星海;龚恕;;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2 孙进;皮国萃;;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英、德、加三国国家资格框架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3 陈洪捷;;何谓studium generale?——《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读后献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彭庆文;;论新时期大学体育的基本属性——现代大学职能的分析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李鹏;;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J];才智;2011年03期
6 王剑;庞国斌;;正本清源:走出通识教育内涵混乱的怪圈[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4期
7 刘朝锋;;多学科视角下大学概念的解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1期
8 王志彦;;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2期
9 赵红路;;研究性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学实践的启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陈静;张玲;;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硕豪;;大学组织的应然理想与中国大学的实然现状[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金菊;转型期的大学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王李金;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1902-1937)[D];山西大学;2006年
6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谭志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学的使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保鹏;江西理工大学“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志忠;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丁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贺忠红;高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谢艳霞;试析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7 隆芳敏;剑桥大学教育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郭金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卢丽琼;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现状及管理制度浅议[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史芸;我国教学型大学合理定位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松元;大学管理的特点及其管理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1991年02期
2 陈士衡;现代整体论思想与大学管理文化[J];吉林教育科学;1999年03期
3 汪怿;大学管理研究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4期
4 彭江;大学管理的"行政失灵":原因、表现和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5年01期
5 刘尧;;大学管理中的学术组织定位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02期
6 杨锐;当代学术职业的国际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7 刘贵华;大学管理改革需建立约束机制[J];教育发展研究;1997年10期
8 陈士衡;大学管理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7年04期
9 刘贵华;论转型时期大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0 Peter W A West;中国大学管理面临的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成英;;大学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及协调[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高耀丽;;大学管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治理理论的视角[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李伟刚;;从和谐理念看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严新平;张安富;;多校区大学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探索[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李海芬;;中国大学发展生命机制透析[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6 苏渭昌;;1958—1960年高等教育“大革命、大发展”的回顾[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7 苏渭昌;;1958—1960年高等教育“大革命、大发展”的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欧阳光华;;“教授治校”探析[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王洪才;;论大学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周守军;;大学和谐的本质意蕴[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历史学教授 罗志田;竞争时代的大学管理[N];南方周末;2010年
2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整理;大学管理要服务学术追求[N];光明日报;2010年
3 武汉大学 胡勇华;严格大学管理制度[N];光明日报;2009年
4 黄达人;大学管理需要引进经营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尤小立;高校学生管理:仅有“技巧”是不够的[N];科学时报;2008年
6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 大学管理中的外部制约与内部权力[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魏书亮;警惕:大学管理的企业化倾向[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李清;校长公选难以撼动大学管理行政化[N];东方早报;2008年
9 美国教育委员会主席 Stanley O.Ikenberry 李敏谊 编译;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选择[N];科学时报;2001年
10 赵鹰邋孙琛辉 陈彬 袁建胜;大学管理如何理顺[N];科学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志峰;中国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郭丽君;学术职业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张俊超;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赵映川;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津贴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郭广珍;大学内部权力配置模式与激励[D];辽宁大学;2007年
8 郭卉;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孟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东杰;政治、社会与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国立化”:以四川大学为例(1925—1939)[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海玉;中国大学管理制度的反思[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2 易静;美国不同层类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弛;美国与德国大学学术职业管理制度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朱慧;大学基准优化应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范乃华;我国公立大学管理泛行政化现象的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晓龙;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职业吸引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兴凤;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吴鹏;大学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基本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9 岑金;学术职业的“新陈代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叶雅璇;大学董事会(理事会)制度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57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5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