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微博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双重效应及策略研究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Weibo has brought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 as well as positive effects to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deal with the double effects of political Weibo in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cognition, political emotion, political value orientati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endency and so on, it is very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grow into healthy "political person".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基金】: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有效性的研究”(项目编号:RYQ309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源源;费国强;;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9期
2 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X;;微博问政的局限及完善路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刘慧;;新媒体环境下南京城市形象的媒介传播策略[J];今传媒;2012年07期
3 刘新荣;;论微博传播与微博参政[J];当代传播;2011年05期
4 向菊梅;;试论秒时代党报媒体的发展瓶颈与对策——以7·23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12年01期
5 吴丹;周定财;;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J];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2期
6 李雅;;从政务微博看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J];电子政务;2012年04期
7 杨峰;;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的政务微博实践探索[J];电子政务;2012年06期
8 赵国洪;尹嘉欣;;中国“政府微博”发展状况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J];电子政务;2012年06期
9 高鸿飞;;高校BBS网络话语权重构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8期
10 佘砚;;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应性发展——论对微博的接纳与吸收[J];高校辅导员;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青场;新媒体与党的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王法硕;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胥柳曼;公共空间背景下的政务微博传播效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朱诗意;政务微博的传播现状分析—兼论网络时代的政府形象传播[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杨晓燕;从“围观两会”看微博问政下的媒体应对之道[D];浙江大学;2012年
4 刘凝;我国公民网络参与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许克松;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网络平台的作用与有效运行[D];西南大学;2012年
6 周丽;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董彦君;河南省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2007-2011)[D];河南大学;2012年
8 刘环环;“微民主”或“伪民主”:微博的外部图景与内部控制[D];安徽大学;2012年
9 顾彩玉;微博的舆论及引导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10 陈铮;新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慧燃;刘东建;赵辉;;媒介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J];开封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椿阳;朱永新;;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现象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菁燕;;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11期
2 汪建云;网络政治与大学生的政治成长[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卢坤建;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性特征与教育调适[J];煤炭高等教育;1993年03期
4 李斌雄;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变化特征和导向方法初探[J];青年探索;1996年05期
5 冯秀军,马维林,刘树宏;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6 赵渭荣;转型期的政治社会化[J];探索与争鸣;1999年08期
7 金林南,王集权;政治社会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祝天智;论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洪伟;论政治社会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10 郭彬;探析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涛;毕丹;;大学生群体盲人与正常人心理状态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林怡;张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践路径和意义——基于对上海某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现状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刘刚;;贵阳市大学生群体公德状况调查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叶长德;王兴仓;;略论思想政治工作与政治社会化[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惠冰;;大学中的青年政治社会化研究[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6 彭学君;李志祥;;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高校学生群体危机决策研究[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继红;;学习落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郁朝阳;Hora W.Tjitra;何铨;;在管理模拟情境中不同方面信息的获取处理对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严功军;;中国政府网:彰显网络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宗洪;;发挥政党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YMG记者 李少鹏 通讯员 刘海军;为大学生群体开展母教培训[N];烟台日报;2010年
2 李斌、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人民日报;2005年
3 李斌 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中国社会报;2005年
4 李斌 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四大特性引人忧[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周平;政治社会化——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过程[N];云南日报;2001年
6 燕继荣;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N];学习时报;2005年
7 记者 宗河;2008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产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于昆;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与对策[N];鞍山日报 ;2009年
9 易锋;“蚁族”聚居大城市的背后[N];中国财经报;2009年
10 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 范绪锋;追问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茅海燕;当代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研究: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晓燕;“偏离”与“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钱春元;美国私人基金会与美中关系——兼论国际政治社会化[D];外交学院;2003年
5 董宝训;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1949-1978)[D];山东大学;2009年
6 熊易寒;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何丽君;新时期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婧;永宁乡摩梭人政治社会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张瑞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路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3 徐岚;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玉贝;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兵;新生活运动的政治社会化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刘洋;互联网对“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唐立山;我国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海可;社会转型期政治社会化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美林;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会化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税伟;论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18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18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