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集成创新的DOCET资历框架评述

发布时间:2019-08-01 17:03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欧洲DOCET资历框架的出台背景、理念方法和具体结构的探讨,阐明"资历框架"对加强工程教育质量保证的作用和意义,为我国工程教育当前的CDIO实践探索和卓越工程师资历框架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图文】:

集成创新的DOCET资历框架评述


图1 CDIO能力大纲v2.1框架资料来源:孔寒冰等(2010)位(建中,2008)。工程学科的学科概念和学生所需的工程专业能力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数据堆砌的教学方式,而是置换成为一系列经由精心设置的教学单元模拟具体的工程系统、产品和过程的生产开发过程。正如CDIO的名称一样,C(构思)、D(设计)、I(实现)、O(运作),点明了工程产品研发到产品生产的周期过程。CDIO工程教育模式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创立并推向世界,短短数年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其设立的CDIO标准、CDIO课程大纲等在全球的工程教育改革、工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CDIO不仅是一种教育改革大纲,也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参见图1)。欧洲资历框架本身并未与任何具体的学科产生联系,而CDIO却打造了一个任何工程学科都可以使用的具体框架。DOCET的创新设想就是将二者 联 合 汇 通,发 展 出 集 成 创 新 的EQF-协调框架,使二者优势互补以提高欧洲的理解力、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和态度、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企业、社会和环境背景下的CDIO系统;其中每个大 类 下 还 可 以 分 为 若 干 的 子 类。详 细 到CDIO大纲的二级标题有17个主题,而到三级标题则有上百个小主题。这些主题作为保障工程人才质量的指南和参考都是不可或缺的(孔寒冰等,2010)。为使两个框架取长补短、合二为一,合理的办法是采用某个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两个框架的目标和学习结果重新加以组合、分类和定义。DOCET项目组选用了成熟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Bl?

集成创新的DOCET资历框架评述


2010)。为使两个框架取长补短、合二为一,合理的办法是采用某个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两个框架的目标和学习结果重新加以组合、分类和定义。DOCET项目组选用了成熟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Bloom,1956),,首先将EQF原来的三大学习结果(知识、技能和能力)重新分类和细化,如图2所示。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孔寒冰;邱秧琼;;工程师资历框架与能力标准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2 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亚杰;基于集成的学位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李宝斌;;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提升教学质量的“三个设计”[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焦明连;董春来;周立;;CDIO理念下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J];测绘科学;2009年06期

3 左时伦;;基于CDIO方法论的工程综合训练课程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姚庆文;丁辉;;高职实施“CDIO”模式的探究[J];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5 姚庆文;丁辉;;高职实施“CDIO”模式的探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赵灼;;CDIO理念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蒋秀姣;劳翠金;;基于CDIO对软件技术教育的启示—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2期

8 林元乖;;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1年10期

9 张泊平;刘晔;李国庆;;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构建[J];福建电脑;2010年07期

10 樊凌;;融入CDIO理念的高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福建电脑;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晓;覃永晖;;工程教育的“博弈”:提高地方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张慧洁;巨型大学组织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7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时花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叶伟巍;产学合作创新机理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蓝丁凤;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张超;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周萍;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蒋海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李书芹;微电子制造人才供需对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郑文兵;技术科学发展的统计计量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7 李本洲;工程活动主客体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陈婵;高等学校跨学科组织的系统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红;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U-ERP方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杨行昌;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的市场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竞,王沛民;国外企业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的创新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 金海燕,王沛民;美国“重新规划PhD”述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与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4 路甬祥,王沛民;工业创新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5 毕家驹;yahoo.com);;进入21世纪的英国学术资格框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年02期

6 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潘懋元;在“问题研究”中开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路——《问题及其出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序[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8 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9 王亚杰,王沛民;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框架及其微观层面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0 张民选;绩效指标体系为何盛行欧美澳[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林;论高校科技工作的集成创新[J];科技.人才.市场;2002年05期

2 邱栋;;集成创新——工业设计的必由之路[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集成创新中的知识整合机理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梁京;;CDIO理念指导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5 陈祥章;;CDIO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6 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7 叶伟巍;孔寒冰;;基于CDIO理念的产学合作工程教育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S2期

8 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5期

9 罗清平;黄岩松;;CDIO理念下《中医康复保健》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潘庭龙;沈艳霞;;CDIO模式下“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曾刚;王灏;;集成创新视角下的崇明生态岛可持续发展产业建设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2 郑贵斌;;集成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永恒主题[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3 武普照;吴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4 梁金萍;刘喜;;牦牛科学特色文献集成创新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沈旺;;舟山连岛工程跨海大桥建设中的技术集成创新[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论道桥工程师的集成创新[A];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7 张美荣;徐田甜;赵福海;;我国海上固定式平台模块钻机发展综述[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朱孔来;;论自主创新三种实现形式的相互关系[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谢科范;董芹芹;陈云;;基于资源集成的自主创新模式辨析[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冀新;;生产性服务-交通运输业-城市群的纵向集成创新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宋西林;必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N];中国企业报;2005年

2 李建伟 本报记者  于忠斌 孙昊;集成创新彰显活力[N];黑龙江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崔宏薇;集成创新 纳杰电气进军智能化[N];机电商报;2007年

4 记者 钱晓虎、通讯员 张文新;海军装备研究院运用集成创新提高科研效益[N];解放军报;2006年

5 胡丽娟 王翰林;面制品如何盘整[N];科技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建琛;麦克奥迪是这样集成创新的[N];科技日报;2008年

7 崔成泉;《时空之旅》是文化集成创新的结果[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潘海霞;集成创新助推国货节能[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6年

9 张哲浩;西安市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今后重点工作[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胡世良;如何推进客户导向的产品集成创新?[N];人民邮电;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宪睿;企业集成创新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世明;装备产品集成创新的模式及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大鹏;面向产业集成创新的风电设备企业协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继宏;专利标准化视角的多维集成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欧光军;面向产品的集成创新管理运作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孙金梅;我国中小企业技术集成创新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8 田丹;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的外部技术获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田硕;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魏久檗;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莉;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刘雨龙;我国西部地区企业集成创新模式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戴振华;基于企业层面的集成创新管理[D];河海大学;2004年

4 魏勤;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D];东南大学;2004年

5 吴晓明;高技术集群产学研集成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劲;川威集团公司通过集成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王娟;基于CDIO的软件外包人才知识体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8 武红;省级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区域集成创新研究——以活力广东网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史瑞英;高职室内设计专业CDIO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月秋;基于技术集成创新的企业外部技术获取和选择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1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21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a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