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多案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1 17:43
【摘要】:正21世纪初,高校竞争模式由竞争转向合作、由双边合作转向多边合作。高校联盟是三所或三所以上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高校,在内外部力量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受一定共同规则约束且保持独立身份的多边合作组织。本文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行动者与行动情景为分类维度,将中国高校联盟分为区域同质高校联盟、全国同质高校联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 st century, the competition mod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anged from competition to cooperation and from bilateral cooperation to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The allian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multilater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which is formed by three or more universities with the pursuit of common interests under the 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and is bound by certain common rules and maintains its independent statu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ational choice institutionalism and the classification dimension of actors and action situation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alliance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regional homogeneous university alliance and national homogeneous university alliance.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分类号】:G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少锋;论中国高校的筹资对象与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施进军;程斯源;张永修;吴昊辰;王若懿;杨登明;张越;;中国高校的精神地图(下篇)[J];教育;2006年22期

3 程斯源;张永修;杨文;倪京辉;刘业泉;佘洁;陈浩;余淋飞;;中国高校大会考③[J];教育;2006年24期

4 施进军;程斯源;吴昊晨;王若懿;张永修;杨登明;张越;;中国高校的精神地图[J];教育;2006年20期

5 李红;高校分层发展中政府的角色扮演[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6 郑永彪;中国高校推进教育创新的若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2期

7 ;中国高校应积极参加国际性大学排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中国高校BBS——西北vs.东南[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4年Z1期

9 ;Wiley InterScience数据库为中国高校提供服务[J];生物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10 ;中国高校“伙专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大会在华中科技大学隆重召开[J];高校后勤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士庆;苏猛;李风平;;论市场经济对中国高校教材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郑永彪;;中国高校推进教育创新的若干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会议领导机构名单[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袁庆林;;中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5 张岱;;中国高等院校应对“入世”的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袁长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校改革四十余年的历史回顾与反思[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7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8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丁小浩;岳昌君;;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A];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C];2009年

10 刘树新;牛发舜;倪志光;吴锡成;蔡伦哲;李士杰;;21世纪初军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晨;开源软件风靡中国高校[N];科学时报;2008年

2 中国高校展区组委会秘书长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王奇;中国高校展区成为工博会品牌[N];上海科技报;2008年

3 马晓岚;中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4届年会召开[N];科学时报;2008年

4 张灵;中国高校招留学生首设国籍年限[N];中国改革报;2010年

5 早报记者 吴挺;“好大学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N];东方早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赵婀娜 袁新文;中国高校:何时不再抢“状元”[N];人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朱振国;《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出版[N];光明日报;2008年

8 周亚楠 张子雨 黄帅;“千人计划”将会改变中国高校格局[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教授 郭英剑;中国高校亟待“去官化”[N];中国经营报;2010年

10 蒙培元;中国高校应以孔子为友[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湛毅青;中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及其分摊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邓丽红;中国高校教育营销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吴宏翔;市场经济中的高校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慧青;中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张蓉;中国普通高校学费政策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王保星;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7 戴开富;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宋旭峰;建国以来江苏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李金;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1902-1937)[D];山西大学;2006年

10 杨学新;二战后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春丽;中国高校输出国际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李培成;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调查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陆幼雅;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趋势与中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桂程君;马克思主义制度学视角下的中国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卫东;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仁洙;中国海外留学生招生营销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博;中日高等院校决策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9 吴云鹏;新中国高校分制发展历程考察[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马莉;中国高校营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1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21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