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公共政策视野下影响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因素

发布时间:2019-08-08 19:45
【摘要】:基于公共政策视角,在主要考虑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和公众三个变量的同时,参考社会、经济和技术三个主要的基本因素发现:由于多元化办学格局中高等教育政策更倾向于教育的经济功能或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而非基于教育本身的功能,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政策的质量与执行。为了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尊重人的价值、确保学术至高无上的地位、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逻辑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公共政策的核心,尤其是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olicy, while mainly considering the three variables of the st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public, referring to the three main basic factors of society, economy and technology, it is found that th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s more inclined to the economic function of education or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unction of education than to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tself,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rrect direction and public welfa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pect the value of human beings and ensure the supremacy of academic status, following the logic of higher education itself should be the co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national public policy, especially the basis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作者单位】: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985重点建设项目“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基金重点项目”(100030—2120100304)
【分类号】:G64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许庆豫;;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模式:美国的案例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 孙孝文;;治理环境下高等教育政策主体责任界定[J];江苏高教;2009年05期

3 陈志伟;;高等教育政策主体责任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10期

4 蒋园园;;穿行于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政策衡平论[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4期

5 涂端午;;权威分裂、价值冲突、反控制——高等教育政策制订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6 朱家德;;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变迁逻辑[J];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铮铮;;商业思维与大学逻辑——由《大学的逻辑》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2 徐银燕;;高校治理结构研究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侯克明;;中外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电影学院的发展目标与方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夏人青;欧美国家高校与政府关系的比较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徐志勇;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创新与科学管理[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胡鹏;李磊;;信息不对称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7 王洲;;美国多渠道筹措高教经费的经验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8 张建新;走向多元——英国高校分类与定位的发展历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周巧玲;谢安邦;;英国当今高等教育政策框架及其影响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10 谷贤林;;在自治与问责之间: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与州政府的关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礼鑫;;激励与约束制度重建中的“改革徘徊”——以北大人事制度改革为个案的研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王礼鑫;周捷;;北大人事制度改革始末与争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马廷奇;;大学利益相关者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提升大学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姜朝晖;;发达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与经验——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A];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吴睿;;有效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之对策[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罗曼;;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文;刘仁钊;杨德全;;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扶持是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2011年

9 李昕;;论公立大学法人治理的目标与制度功能[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10 方俊良;;日本高等教育投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宗树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和实施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丽娅;关于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10 唐燕儿;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延军;中国—东盟跨境教育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丽;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臻;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公平性对高等教育效率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朱锦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成本收益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曾强;破解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刘行;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健妹;青岛市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模式建构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辉;国外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2 沈文钦;;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学术自由判例及其法律意涵[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王书峰,陈学飞;军事因素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4 涂端午;;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宏观图景——基于1979~1998年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5 吴永生;论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顾建民;;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高峰,杨晓明;从我国教育政策主体看政策模型的选择[J];教育探索;2004年04期

8 向加吾;;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偏差行为:表现、原因及对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良伟;;政策执行主体的自利性与公共政策失灵——从水污染治理政策失效说开去[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聂平平;[N];光明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光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公共政策问题及建议[J];理论前沿;2005年21期

2 方惠圻;郭宇;;高校转专业政策制定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3 周坤;;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1年03期

4 蒋意春;李春茂;;试论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之不合理因素——以“三圈”理论的视角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2期

5 傅悦;;志愿服务西部的导向意义[J];教育;2007年23期

6 李倩;;公共政策视阈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2期

7 张俊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价值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4期

8 叶齐炼;;论高等教育发展的周期性[J];教育发展研究;1990年01期

9 黄光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高校服务[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赵发旗;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J];高教论坛;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史秋衡;陈萦;;美国高等教育供给模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高福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6 王娜;杨文豫;;高校扩大招生对社会经济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单中惠;;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李存俊;;大力支持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9 张辉;崔晓林;;从拉动内需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10 肖昊;;高等教育发展及其衡量[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林慧;高等教育与建设和谐西藏[N];西藏日报;2007年

2 记者 严凌;圈内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N];黄石日报;2009年

3 张宁锐;高校教育基金会面临发展良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代群;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蒋家平;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缪志聪;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N];江苏教育报;2011年

7 新华社记者 尹鸿祝 本报记者 温红彦;教育部采取措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8 记者 吴鹏;我市高等教育发展迅猛[N];黄冈日报;2006年

9 陈晖;高等教育发展的“台州速度”[N];台州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谭晶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N];云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中华;基于制度视角的高等教育政策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6 阎志坚;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体制与过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张玉;战后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弱势扶助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梁淑红;利益的博弈: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行及其信用体系构建完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刘小明;新型“工程与公共政策”硕士学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尹华;高等教育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周鹏;大学城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5 孙军;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黎娜;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与财政政策安排[D];山东大学;2008年

7 刘煦;山东省高等教育公平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周登高;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测算与提升策略[D];湘潭大学;2008年

9 李海云;论古希腊的高等教育[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刘晓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高等教育发展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24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24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7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