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跨文化视角下德育的深层障碍

发布时间:2019-08-09 08:20
【摘要】:文章以跨文化视角从深层文化、文化定势与偏见来剖析我国德育中的深层障碍,探讨德育的研究和实践应在现有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在文化的深层内核的发掘和消除定势与偏见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客观分析文化的共性和差异,突破思维定势,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了解信息,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进一步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obstacles in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cultural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e, probes into that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should expand to the depth and breadth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make more efforts in exploring and eliminating the stereotype and prejudice of the deep core of culture,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s of culture, break through the fixed thinking trend, and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Think independently, form your own judgment,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批准号:2011WC031)
【分类号】: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蒋娟;浅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负效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乐金声;通过喻体对照探讨英汉比喻互译的途径[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程洪珍;东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与英汉语言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汪才明;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曹天生;张晓芳;;论“凤阳文化”定义诸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陈莉娟;;刍议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教学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许晓莉;英、汉委婉语[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袁利;;基于国际商务交际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运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朱丹梅;美国英语与美国人的时间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简耀;;高职英语文化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程慧;;浅析汉英文化差异与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罗思明;;词典使用技能教学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俞红秀;;汉语基本颜色词联想意义之“两柄”修辞探析[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熠;;从冲击中走向融合——我国刑事审判权运行与恢复性司法互动之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焱焱;;试论德育中的教师权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殷相印;;论三一语言学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兼评王希杰的修辞观[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9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对罗斯福和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陈慧娜;司法的“地方化”与“中央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钟锐;从语义学角度看《红楼梦》文化特征词语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洪昭;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时空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国英;德育的本质特征和德育有效性的提高[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刘民瑛,徐晖;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李卫英;;面向道德需要的德育接受性探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于淑君;贾万刚;;德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结合之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5 林楠;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有效性探略[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范秀清;;自主建构和道德实践: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对学校德育中理想与现实间尴尬的分析和破解[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03期

7 宋志国,宋瑞敏;高校德育有效性探析[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李泳梅;;科技时代的高校德育范式转型[J];江苏高教;2011年01期

9 邓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德育的终极追求[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9期

10 陈文丽;;以学生为本抓德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华章;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洪林;;多元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保卫;杨万华;雷涛;;谈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蔡劲松;大学文化的四个层次[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柴世钦;加强高校体验德育教育的思考[N];湖南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2524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24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