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人才分类培养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发布时间:2019-08-27 20:18
【摘要】:在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中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并遵循"基础-专业-拓展"的人才培养路径,围绕培养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教学设计,构建了"三阶段"的多元化课程体系以及"3+1"多元化实验训练体系,并坚持培养过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增强人才培养的弹性,有效满足了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教研科;
【基金】: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重点课题“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农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SJG020)
【分类号】: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庆;;论大学生个体素质的分类培养[J];文教资料;2010年05期

2 李伟;;基于高校教师需要的差异化激励[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段丹;;研究生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分类培养模式[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牛换霞;;新形势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5 娄权;;会计学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3期

6 王义全;;在新质量观指导下“分类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09年03期

7 王健;;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分类培养的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贺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0年09期

9 仲晓天;王世伟;;基于社会需求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唐毅谦;陈琳;王钟箐;胡强;朱睿;贺佳;;构建分类培养体系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成都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学斌;王永钦;;大学中的薪酬学费决定与竞争模式:一个双边市场的视角[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晶;项兵:以差异化制胜[N];经济观察报;2004年

2 季轩;宏教泽系侨情 打造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N];光明日报;2007年

3 白林;适应经济发展 打造“人才加工厂”[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4 李慧颖 罗博;硕士读两年,学生社会都还不适应[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李莹;人大商学院:以大师的名义[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吴素华 李宁;名师担当班主任带出优良学风[N];科技日报;2006年

7 丁宁;上海高校:零距离接轨旅游企业[N];中国旅游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玉蕾;项兵:我们的野心绝不应该只是TOP10[N];经济观察报;2007年

9 欣华;MBA不是万金油中国管理人才培养正在逐步细分[N];大众科技报;2005年

10 市政协委员 团市委副书记 赵玉娜;关于建立青年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议[N];鞍山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春;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海智;福建省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经费差异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李静;基于差异化战略的大学定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袁思位;民办高校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5 邬榕;A校MBA教育项目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阮乐樝;论品牌竞争力构建与高师钢琴教育教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振国;幼师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林敏;高等教育区域差异化发展的选择[D];南京大学;2011年

9 胡丹蕾;我国地方工科高校文科专业改造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孟佳;工科高校文科专业发展路径比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9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29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8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