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高校的信任与分权研究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与卫生管理体制分类改革研究》(06BZZ031)
【分类号】:G649.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波;曲福华;史蕾;;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辅修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冉红梅;;试行学分制及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2期
3 关立新;张莉;;高等教育投入与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4 裴广为;陆铭;;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创新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5 孙菁;;论组织视角下的院校研究本土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6 续润华,李建强;美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7 王保星;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教师工作业绩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8 顾美玲;;协调公立与私立高校的关系,推进教育和谐发展——美国的实践和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张婷姝;徐文哲;;权利与责任的平衡——论美国大学的自治与社会服务[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张爱;;日本大学第三者评价的模式及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明;;“后评估”时期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反思[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小平;;“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肖江;;信任文化探究——读《论语》之后[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张超;;试论社会资本和政治稳定的内在逻辑[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5 康小明;;政府对大学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胡石清;乌家培;;社会理性:经济学研究的一大基石[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贾学渊;徐丽丹;孙海明;张学龙;孙冬淋;陈峰;白静;傅松滨;;多种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查明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7 程灵;二战以来美国对英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志群;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跃梅;江西省部分民办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刘燕;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民办高校管理[D];南昌大学;2010年
3 张佳宜;瑞典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萌;我国高等学校课程领域的消费主义倾向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艳飞;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素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信任的缺失与重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兴真;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云霞;我国首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反馈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鲁豫;基于绩效管理理论的高等教育拨款模式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丽;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美丽;我国高等教育科技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年06期
2 顾海兵;透视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5期
3 熊丙奇;;抓住高教发展的“牛鼻子”[J];教育;2008年26期
4 邹友峰;郑伦仁;张开洪;;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关键制约因素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1期
5 许祥源;;现代大学的文化精神[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12期
6 陈莎莎;;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现代大学制度的探路者[J];中国改革;2008年10期
7 左惟;;加拿大现代大学制度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09年02期
8 徐魁鸿;;现代大学运行机制的内涵、特征及构想[J];教书育人;2011年24期
9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李国强;;万里模式:一种可资借鉴的现代大学制度[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10 付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妍鹏;戴春爱;;关于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魏中华;陈雪梅;边扬;赵晓华;;浅谈交通工程专业的创造教育[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王涛;禹柳飞;张翼成;;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高松元;;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法治化:路径、原则与经验[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庆章;;立足新起点 把握新机遇 谋划新发展[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冰;;对当前新西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从审查制向评价制改革的研究与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黄进;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侯泉林 贾宝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回顾和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章鲁;高等教育大发展需要健全现代大学制度[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熊奇 徐锋 鄂言 李龙;武大腐败案仅仅是个标本[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杨天平 浙江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问题与改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玉兰;教授视角:推进高校政校分开管办分离[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昕 宋健;教育界委员建议开放思维推广现代大学制度[N];人民政协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宋言荣 王光荣;建立现代大学制度[N];光明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倪光辉;按学分收费 市场化还是制度创新[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陈丽平 邓新建;对高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将减少[N];法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爽;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法律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7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8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董新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9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3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