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从冲突到和谐: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构——基于米德符号互动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09-22 01:39
【摘要】:从米德符号互动论的视角看,高校师生课堂互动既是师生以教学符号为媒介的主体间交往过程,又是师生对教学情境意义进行双向建构的生成过程,还是师生重建自我与整合冲突的协商过程。当前高校师生课堂互动正面临陷入冲突的现实困境,偏狭性的互动目标、单向度的互动主体、凝固化的互动内容、形式化的互动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师生和谐课堂互动关系的生成。重构和谐的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要求实现互动目标从知识占有走向全面提升;互动主体从单向控制走向自主建构;互动内容从封闭预设走向开放生成;互动方式从机械灌输走向心灵对话。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科技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大学师生文化冲突及其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2YBB103
【分类号】:G64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郑金洲;;重构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3 董泽芳;张国强;;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和谐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姚利民;成黎明;;期望与现实——大学教师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3期

5 吕星宇;;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策略[J];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6 辛继湘;探究教学的精神内涵[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0期

7 郑金洲;;课堂教学变革的十个要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1期

8 弓青峰;;走向真实交往的课堂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2期

9 李保强;师生互动的本质特点与外部表征[J];教育评论;2001年02期

10 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查啸虎,陈玉梅;走向两性平等——教育公平性别视角的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毛豪明;韩传信;;西方情感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刘志军;;体育教学中运动角色扮演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朱绍友;当前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宋存瑞;;谈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易忽略问题[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玉富;;广西民族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探究[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鲁彬;封闭式管理对中职学生成长影响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彭咏虹;;关于大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年04期

3 毛晓光;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4 李小平;我国大学教与学活动的片面现象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吴荣华;;新课程呼唤有效课堂交往[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6 滕明兰;;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4期

7 董泽芳;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高等教育合理分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钟志贤;;教学设计视域:大学教学模式的局限与走向[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9 雷德鹏;论个体互动中的符号[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12期

10 周险峰;;科学教学认识论下的教学文本理解及其变化[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菡;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亲子音乐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媛君;;高校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8期

2 冯平;;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之我见[J];中州学刊;2010年02期

3 黄昕;;文化多元与冲突背景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耿鑫彪;;和谐校园中的不和谐现象——北京某高校师生冲突事件引发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5 王奎清;;高校校园文化的冲突与整合[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4期

6 耿立卿;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王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破解与和谐构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陈小建,杜辉;高校科研环境探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王全林;对大学教学主体问题的辩证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12期

10 赵波;;高校师生相互关系中的冲突及其沟通管理[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勇华;李晓阳;李栋宣;朱保华;;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解读[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2 邢劲松;;强化服务意识,做好保卫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3 陈峰;;谈高校后勤部门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任务[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李正明;陈敬良;周海玲;;论高等教育消费环境的和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林文婕;;冲突与融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调适[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有洪;李兰枝;杨希;;2004年网络对高校师生负面影响的调查[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7 陈思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和谐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运用[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茜;首都师生赞成名师讲课[N];光明日报;2002年

2 昌平区记者站记者 冯长水 通讯员 耿慕陶;昌平区十万师生云集大学城[N];北京日报;2000年

3 姜澎 钮怿 胡文晶;营造氛围师生“互相培养”[N];文汇报;2001年

4 许铁军 秦红;我省教育超市扩容至66家[N];新华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肖玉华;把“尊重的教育”由理念变成实践[N];光明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董洪亮;校园涌动学习潮[N];人民日报;2002年

7 记者 郭爱娣;广州大学城选定小谷围[N];信息时报;2002年

8 韩勇;天生我材必有用[N];中国包装报;2002年

9 杨立德;“湘黔滇旅行团”对少数民族的考察[N];云南日报;2001年

10 记者 时晓玲;高扬青春旗帜 投身民族振兴伟业[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德红;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2 杨清明;高校德育主体和谐初论[D];西南大学;2008年

3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政;高校师生关系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D];西南大学;2008年

2 叶菊华;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群英;高校学生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筱柏;高校网络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效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泉;构建高校后勤和谐企业文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于小艳;高校学生隐私权与学生管理的冲突及调适[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玲玲;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燕平;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学业证书制度与学位证书制度冲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姚丽娜;一所合并高校的组织文化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虹红;高校目标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9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39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