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当代高校德育的文化建设使命

发布时间:2019-09-26 15:07
【摘要】: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当代高校德育应该承担起文化建设的使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德育承担着用文化补充意识形态的历史使命;二是高校德育肩负着校正文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弊端,加强文化自身创造性的历史使命;三是高校德育肩负捍卫中华民族精神"伦理自由"的文化模式的历史使命。上述三个方面的使命为当代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基本方向。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5期

2 刘焕明;时伟;;以公民参与为基础推动民主政治发展[J];学术交流;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凌峰;;旅游诗词对当代旅游创作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康纪田;;让矿业法独立于矿产资源法的法治价值[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年06期

3 樊大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和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4 宫敬才;;诹论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结果[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白立强;;人的全面发展:经典阐释与现实历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柴素芳;李文生;;从感悟到行动——对河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李萍;;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起点[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俊龙;;人体形态逻辑研究——兼论形式逻辑的辩证内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吴敬秋;;论中部崛起与新农村建设[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尹德洪;;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比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6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7 叶险明;;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的几点思考——兼论矛盾与和谐辩证法的限定问题[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田鹏颖;;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燕;需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于晓霞;韦平;;在多样化与价值导向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和管理的思想[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雪敏;;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与我国民主政治的成长[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王小章;;公民组织的中国困局[J];人民论坛;2009年15期

4 陈秀峰;;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公民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2期

5 彭勃;;公民参与:和谐时代的公共政策机制[J];政治与法律;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信;;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建设[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杨锐;南麒;;试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4期

3 肖红征;武术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年03期

4 张印;王勇;;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12期

5 李军;吴加才;;高校德育与美育的统一与融合[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裴静;;新形势下高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年12期

7 冯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融入高校德育之中[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8 赵群;杨喑;;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J];理论界;2006年05期

9 侯万福;孙万国;;高校德育中的传统文化观与实践路径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07期

10 汪金龙;;浅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庆英;;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论纲[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小燕;;“情商”概念在德育中科学渗透的意义[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武小鹿;;从高校德育中探索公民教育资源[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钟涛;高宏锐;;科学课上进行德育,我这样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5 周明远;夏谊;;高一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德育思考[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6 张军英;;德育在培养大学生优良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王仕民;;论德育政治功能的发展[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在明;;一次误会引发的德育思考[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九丽;;以高校廉政文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于新亮;;浅论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沈雪梅;虹桥二中10年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南通日报;2008年

2 孙建业;德育:首先要从怎样做人教起[N];辽宁日报;2002年

3 驻沪记者 张莉;赵德育:永远保持儿童般的笑脸[N];医药经济报;2008年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惊铎;如何提高德育的亲近感和吸引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高树林 通讯员 余志萍;弘扬历史抓质量 注重德育创平安[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6 康县大南峪学区教师 陈文月;在教学中抓好德育的几点体会[N];陇南日报;2009年

7 詹自飞 特约通讯员 李飞;创新德育模式打造铁甲英才[N];解放军报;2009年

8 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金庆军;关爱——德育的根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王兴才 临淄区虎山小学校长;传承仁爱思想 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淄博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杨光权;阿热勒乡“牧寄校”通过德育达标校验收[N];阿勒泰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玉;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D];西南大学;2010年

3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5 董蕾;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隋子辉;“无产阶级政治”指导下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1949—1966年)[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智萍;论高校德育工作的“以人为本”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丹;中学校园墙面文化德育主题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赛虎;儒家伦理与高校德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米曙娟;论高校学生管理与大学生养成教育[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宋建光;中学以人为本德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向宇;我国青少年休闲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闫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2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42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1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