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大学“指导教学九原则”及启示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理工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分类号】:G6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建梁;岳书杰;;跨学科理念之下墨尔本模式课程改革的影响及启示[J];江苏高教;2010年02期
2 李巧平;;墨尔本模式:澳大利亚公立大学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路者[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今雅;黄运红;;澳大利亚学士后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墨尔本大学“教学硕士计划”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2 夏蕙;顾鸣敏;;“墨尔本模式”在生物医学学位课程中的应用及其启迪[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3 吴雨珊;石治强;;关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设置的一些思考——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J];吉林农业;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项伟央;高校跨学科组织中的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同玉洁;我国财经类院校趋同化现象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海龙;肖月;周子明;;对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2 刘春惠;整合课程内容: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率真;;世界最佳市长——苏震西[J];广西教育;2007年18期
2 彭美贵;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是“反璞归真”[J];引进与咨询;2001年04期
3 杨守春;高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谈片[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12期
4 马壮;;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方式改革初探——以教育类公共课为例[J];成人教育;2010年07期
5 孙东云;;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墨尔本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中国文化节[J];神州学人;2008年12期
7 张永功;;教育改革必须解决好瓶颈问题[J];异步教学研究;2004年04期
8 诸大建;澳大利亚HPS/STS教学和研究的窗口──访问墨尔本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年01期
9 张心淼,刘秀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比较与实践[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淑芳;;《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教学方式改革探讨[J];大学时代(B版);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唯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介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杨丽恒;石文典;;实践社区中隐性知识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晗;徐二明;;组织结构对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关系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晗;;组织结构对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关系影响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陆;吴永忠;;对隐性知识的再认识:从知识转化到知识循环[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苏黎;;对电力安全专家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资本的探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7 吴静;;浅谈“电力系统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8 周统顺;;第三届国际古植物会议简讯[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三辑)[C];1990年
9 保志军;马永兴;俞卓伟;;痴呆与衰老某些最新研究进展[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彭于寿;;高职教育商科专业性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夏平容;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N];雅安日报;2008年
2 晓舟;能力:把知识转化为业绩[N];工人日报;2007年
3 王师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N];解放军报;2004年
4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荣邋张昆 本报记者 夏洪青;尽快把知识转化为战斗力[N];解放军报;2008年
5 撰文 赵广泉、余易安、郑帆影、刘永晓;这十年,多少生命给我们震撼[N];健康时报;2010年
6 记者 吴志帆 汪泉 张科进;把知识转化为战斗力[N];战士报;2003年
7 ;让知识转化为竞争优势(下)[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8 侯鉴、特约通讯员 游成锋;兰州军区某旅考核任用干部不惟文凭看素质[N];解放军报;2006年
9 陈婉婉;亚欧专家合肥探讨环保技术[N];安徽日报;2008年
10 某装甲旅坦克三营八连连长 董建甲;铁心从军报国 矢志军营成才[N];战士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国忱;知识转化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奉继承;知识转化业务流程的模型体系与运营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余祖德;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及知识转化决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梅小安;企业知识资本管理机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蔡源;软件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谭绍鹏;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淑敏;组织成员合争关系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徐海宁;动态知识管理能力模型及其效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云翔;企业隐性知识转化及其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赵庆波;基于知识转化的陕西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徐发辉;科技型企业人才流失分析与对策[D];天津大学;2004年
4 吴进;IT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隐性知识管理[D];中南大学;2005年
5 吕晓庆;知识联盟中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正浩;基于博弈论的个人与组织知识转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苏鹏;X翻译事务所知识管理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于本江;企业知识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杜金;SB公司隐性知识管理机制建构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徐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知识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2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4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