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高校越语专业基础教材语气词及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4:55
【摘要】:越语是越南的官方语言,属于南亚语系。越语与汉语同属孤立语,句子的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越语中常见语气词约31个,由于语气词丰富复杂,难以学习掌握,是越语学习者提高越语水平的一个拦路虎。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五套高校越语基础教材对语气词语法点着墨甚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此亦重视不够。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以统计、对比为手段,查找了我国高校常用越语基础教材和教学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首先,本论文以统计、归类、对比我国公开出版的五套高校越语基础教材中语气词语法点,分析了其涉及的广度和深度。就广度而言,五套教材中的语法点均涉及语气词,最多的提及23个语气词,最少的只提及11个语气词。就深度而言,五套教材的有关讲解介绍大多疏浅,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对不同语气的语气词之间的细微差异未做详细说明。 然后,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汇总、分析了我国6所高校部分越语专业学生学习语气词的学习效果。研究发现,学生掌握越语语气词的情况呈“梭子”状,即两头小,中间大:1.少数学生能掌握教材中所介绍的大多数语法点,日常生活中也基本能够运用;2.大多数学生处于中间水平,能够掌握和使用常用的一些越语语气词;3.少部分学生掌握不多运用甚少,有的甚至完全忽视语气词。调查也暴露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对语气词的讲解不够透彻、设置的练习不够丰富、对学生使用语气词的引导不够等问题。 最后,论文分析了存在不足的原因,并为提高基础教材编写水平及改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在编写教材方面,要更加重视语气词的语法点,内容应更为详尽,举例应更丰富、生动、有趣、易懂;在分课介绍之后,能够进行小结,,进行专题讲解,让学生能够系统、准确地把握和巩固语气词知识点。在改善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地详解语气词的语法点,加强对词性的区分,尤其是注意区分助词和叹词;给学生创造、提供具体的语境和情景,加强口语教学;鼓励学生多与越南人交流;引导学生多方式、多渠道地学习语气词知识。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44;G6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定;;枞阳方言被动标记“着”的历史来源及其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薇;万艳梅;;韩国留学生常用汉语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3 樊德华;;《论语》语气系统初步考察与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李琳;“很+Adj”、“真+Adj”及“AA(的)”的语法功能辨析[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5 朱坤林;;基于现代小说的“猜测”类动词研究[J];长城;2011年12期

6 王芳;;“嘛”的语气意义说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1期

7 邬倩;;汉英化妆品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对比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冉明志;;语气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探微[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武宜金;王晓燕;;话语中“吧”的交互主观性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李圃;;近30年现代汉语祈使及祈使句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冰;;试析语气副词“并”的语义与语用[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金锡永;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东孝拓;话语输出者和输入者的个人因素对疑问句中“呢”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涵;现代汉语确定性推测类语气副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小静;四大南戏语气副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肖强花;差势角色祈使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97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97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0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