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5-03 12:29
【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新的转型,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所处的这个时期的人类文化和历史背景都十分复杂,其原因在于中国在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中属于后发展国家。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一方面传统文化及计划经济下的思想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形势、新观念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人们从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中解放出来,从肉体到精神都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但是伴随而来也出现了部分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尤其是思想还处于定型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面对当前社会中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我们不能恐惧,也不能退却,而只能直接面对,分析并解决这一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为这一危机尽快和更好的解决贡献自己绵薄之力。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首先,本文阐释了信仰的具体含义,并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信仰研究的现状及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本文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或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接下来本文从不同的两个方面论述了关于信仰问题的研究现状。即:1.西方文化关于信仰的研究;2.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信仰的思想。谈及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讲了以下几点:1.信仰可以使人摆脱寂寞的困扰;2.信仰可以帮助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信仰可以使人更加坚强。最后,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高尚、健全的信仰。 第二,本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及成因进行了比较细致地分析:本文通过直接观察法和调查问卷法两种方式对当前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作了深入调查,并针对两种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直接观察法采用了直接询问或访谈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针对当前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调查。调查问卷法以一千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当前大学生的信仰状态。从而了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一体化的环境下,外来众多思想、观念的涌入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信仰所产生的冲击。进而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信仰健康状态作出大致的分析。 第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信仰的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措施:即第一要加强关于信仰问题的理论研究,第二要加强大学生信仰重建的社会环境建设,第三要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第四是要充分利用当前开展的先进性教育对当前大学生的信仰进行重建。第一点讲要加强关于信仰的理论研究,具体分析了中国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及世界范围内的位置和中国大学生的进行信仰选择的社会背景。第二点讲了为大学生信仰重建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高尚精神风尚的回归,进而找回信仰;创建和谐环境,培养社会和谐精神。第三点讲了我们要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最后讲了我们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在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系统各部分、各要素之间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在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精神信仰对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理想信念的导航、民族精神的凝聚和人格素养的支撑。当前的大学生在未来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他们是国家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人格修养及整体素质会极大地影响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显得如此突出。因此,社会各界都必须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解决好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为大学生建设高尚的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怡;;专家提醒:欲婚者三思而行[J];黄金时代;2005年07期

2 古木头;; 谁来关心大学生的性需求[J];黄金时代;2002年03期

3 佚名;;招聘道具[J];黄金时代;2004年09期

4 黄怡;;高校校规面临考验[J];黄金时代;2005年07期

5 李芸;;一名大学生对网络的思考[J];大众心理学;2003年02期

6 陈鹏程;;杭州市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J];中国就业;2009年06期

7 李义良;;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下得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1期

8 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J];青年博览;2011年15期

9 笙月;;大学生“虐猫事件”背后[J];黄金时代;2006年03期

10 关兴;;流落救助站的大学生[J];黄金时代;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钟合;大学生“逃单”拷问学子诚信[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陈七三 李伦娥 欧阳鹏飞 张小攀 徐光明;把和谐社会精神送下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陈丽;暑期大学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庆日报;2005年

6 吴应海;大学生的脑子为何“不堪一洗”[N];重庆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谢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话打工[N];常州日报;2005年

9 早报评论专栏葛剑雄;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住校?[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艳玲;大学生勤工助学报酬怎么算?[N];大理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论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建[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赵静;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8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7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47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