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古代书院的大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0-05-02 20:35
【摘要】: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出现以前,书院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较大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古代书院不仅是师授生学的教学机构,而且也是古代士人研究学术、传承文化、实施教化的重要基地。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大学特征和大学精神。但是由于清末西方近代文明的入侵以及书院自身的原因,延续一千多年的书院最后被全部改制成新式学堂。此后,书院所开创的精神传统也陷入长期的沉寂。今天,当我们面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时,我们不仅需要追赶和前瞻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传统,也需要重温和继承我们自身伟大的教育传统。本文研究古代书院的大学精神,正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古代书院丰富的教育思想资源,为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然与应然的选择。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古代书院的大学特征与大学精神。首先从书院教师的选聘、学生的来源、学习的内容及学术研究等方面来探讨书院具有的大学特征,然后重点阐述了书院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是书院大学归属的本质所在,也是书院最具典型意义的特征。其核心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人文精神、独立精神、兼容精神和批判精神。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古代书院大学精神的流变及其原因。书院的大学精神是书院内在的本质,它随着书院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扬;但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它必然随着书院性质的改变而不断地被异化和流变。其中,书院的官学化是导致书院大学精神由学术性转向政治化的直接原因,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书院大学精神流变的深层原因。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书院大学精神对中国现代大学精神构建过程中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古代书院在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以道德涵养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及其在专制压制下仍然保持自己独立的风格和坚持中国知识分子的批判传统。这些优秀精神都值得我们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它对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有重要的启示。另一方面古代书院的历史命运对中国现代大学在如何处理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大学的独立性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新世纪里大学应如何保持知识分子批判本色等问题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9.2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洋;;立足当代大学精神的德育创新建设[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1年05期

2 卢甲甲;;迷失的大学精神[J];商周刊;2011年19期

3 朱汉民;;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的统一——古代书院对中国现代大学建设的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4 ;一流大学要有大学精神[J];教书育人;2011年24期

5 李瑾;;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刍议[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6 周倩;乔丹;;大学精神的哲学视界[J];南都学坛;2011年05期

7 ;大学精神:如何迎接发展战略的“拐点”[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叶启民;;由考研率谈大学精神[J];黄金时代;2011年06期

9 宋文生;;浅谈大学精神的演变与重构[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10 刘选会;赵琳;;论重塑大学精神[J];学理论;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梓坤;;论大学精神[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2 张品端;;论朱熹对古代书院制度的贡献[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张超;刘玉生;;培育大学精神 建设和谐校园[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4 胡青;;古代书院与今日高等教育经费[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5 白玮;;鲁艺与鲁艺精神评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白玮;;“鲁艺”与中国大学精神塑造[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孙传宏;;论毛泽东对古代书院的批判性继承[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杨龙;;江西的书院与书院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朱大章;江鸿波;;基于高校学生德育的大学校史教育体系建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10 刘志安;;西部山地大学校园规划初探——以毕节学院校园规划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默雨;何为大学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张培元;“民工禁入”亵渎大学精神[N];中国信息报;2005年

3 陈秋燕;泉州古代书院与重教兴学之风[N];光明日报;2010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李晓玲 通讯员 陈昭华;发扬大学精神服务“智慧佛山”[N];南方日报;2010年

5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郑永扣;如何培育我们的大学精神[N];人民日报;2010年

6 金家新;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大学精神[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李纯一;以纪念讲座传承大学精神[N];文汇报;2011年

8 周虎城;大学精神的失落不是靠权钱来拯救[N];南方日报;2011年

9 广州中医药大学 陆金国;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精神[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10 记者 陈f^ 宋冰;寻找大学精神[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常艳芳;大学精神的人文视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伍运文;中国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劲松;北宋书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涛;论大学精神与校园景观的人文营造[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翠飞;古代书院的大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晓云;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与大学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艳;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田起香;论现代大学形象及其塑造[D];吉林大学;2009年

6 黄洁莉;论和谐校园构建中大学精神的培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祖霞;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瑞;试论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俨;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培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封连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7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47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