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1:37
【摘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多数地方高校或多或少存在核心竞争力不足,资源缺乏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竞争理论、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相关理论,以地方高校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地方高校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联盟构建、联盟管理、联盟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的构建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解决方案。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分成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提出了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系统归纳总结了高校战略联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为战略联盟的基础理论概述。首先对战略联盟所涉及的主要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介绍,包括竞争理论、大学竞争力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然后对企业战略联盟和高校战略联盟的内涵、特征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为地方高校发展环境与战略联盟动因分析。首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地方高校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地方高校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为什么地方高校会选择战略联盟作为自己发展战略选择。 第四部分为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的可行性和障碍性分析。首先对地方高校战略联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可行性分别进行了探讨,然后就构建联盟可能存在的一些障碍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为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的构建。主要就联盟构建中伙伴选择问题、组织模式问题、支持体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实际解决方案。在联盟伙伴选择方面,根据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的特点,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联盟最优伙伴选择原则和评价方案,然后利用关系理论和蚁群优化算法进行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在伙伴选择的基础上,提供了地方高校战略联盟参考的联盟组织模式,最后对地方高校战略联盟运行的支持体系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地方高校战略联盟运行的信息技术支持框架。 第六部分是战略联盟的管理问题。主要探讨了联盟运行中的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首先对联盟的伙伴关系问题提出了硬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两种方法;然后就联盟激励管理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接着就联盟运行中出现的界面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和信息技术的界面管理方案:最后就联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风险控制和规避方案。 第七部分为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主要对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绩效的定义和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从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协同效应的角度出发,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的绩效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并分析了盟员高校的资源和知识对联盟绩效的影响。 第八部分是本文总结和研究展望。
【图文】:

本专科,中国教育,年鉴,资料来源


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扩大规模,满足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中国城市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增长速度为年均2既左右;中国居民储蓄的10%准备用于教育消费,高于准备用于购房的7%,成为储蓄最主要的目的。而教育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一般在钱~7%,也高于其它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

经费支出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了高等学校大众化的进程。①政府经费投入不足。高校资金来源以财政投入为主,但教育部、国家统局、财政部日前公布的200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数据显示,有1/3的省没有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增长要求。如2006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53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3.88%,高于中央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18%的增长幅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3.01%,没达到4%的要求。按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口径计算,2005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4.58%,反而比上年的14.90%下降了0.32个百分点。当年全国有23个省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根据有关专家者对“三级教育分配合理的制度选择”研究的情况表明:我国公共教育经费3给了初等教育,35%给了中等教育,20%分配给了高等教育,如下图3一2所示。亚洲地区的平均比例为:初等教育43%,高于中国8个百分点;中等教育31%,低于中国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17%,低于中国3个百分点,如下图3一3所示中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比例图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丹;;河南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初探[J];职业时空;2011年06期

2 冯金明;周能寿;;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J];理论导报;2011年07期

3 赵婉秋;石立群;;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4 李丙龙;;高等教育质量考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2期

5 梁忠;;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调整[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6 夏晓;叶丛;;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7 陈丹丹;;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8 吴英;;公共物品理论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研究[J];学理论;2011年23期

9 刘智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年02期

10 张瑞;宋玉辉;黄道坤;;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学生骨干培养模式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乔;高志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思路探析[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郭琛;郭琳;;基于TRIZ理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学质量协调发展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陈锡章;;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机会均等[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5 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彩虹;;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等教育农村社会服务的特点与态势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史志谨;;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促进高等教育公平[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媛;高鹏;;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影响分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左崇良;;和谐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锋 车海刚;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唐景莉 万玉凤 毛帽;高等教育大众化惠及国防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记者 董学清;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也应“普通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刘永瑞;高等教育大众化 我们的必然选择[N];河北日报;2000年

5 陆长福;多形式 多渠道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N];河北日报;2000年

6 孙薇;高等教育大众化重“量”更要重“质”[N];人民政协报;2004年

7 李纪泽 古国真 通讯员 岳宗;高等教育大众化[N];深圳商报;2004年

8 黄藤;高等教育大众化探讨[N];光明日报;2000年

9 詹福瑞;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N];河北日报;2000年

10 谢颂凯;迎接高等教育大众化[N];海峡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湛俊三;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郝瑜;论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付雪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梁淑红;利益的博弈: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郑利霞;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及其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卢晓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孙红梅;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观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史芸;我国教学型大学合理定位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虹;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探析[D];西北大学;2008年

4 董秋月;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刘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高校收费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英;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7 包卓;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涛;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院校研究模式的构建[D];重庆大学;2007年

9 孙洁;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新疆大学;2008年

10 刘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远程教育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1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51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