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日常行为的道德自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4:02
【摘要】: 自我控制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做出计划,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排除干扰,克服困难,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心理过程。道德自控,就是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控制,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自主行动的理性控制活动。过去,道德教育以道德知识灌输为主而忽视德育受众群体的主体性;而当今的德育研究具有向注重道德个体的方向扭转的趋势。本文对大学生的道德自控的研究,即为变向的道德形成中的主体性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形式多样的日常生活中抽出与思想道德紧密相关的若干类日常行为,重点探讨该群体日常行为道德自控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通过对南昌大学近一千名本科生问卷调查,全面研究大学生日常行为的道德认知,具体道德情境下自控行为的选择,从而发现大学生道德自控的频率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外在家庭因素、内在自身因素与道德自控的作用关系。 全文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主要介绍有关自我控制、道德自控的含义及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日常行为道德自控与高校德育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实证研究调查分析,主要以南昌大学一、二年级的94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日常行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境选择,道德自控频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和评价。第三部分是综合讨论,主要是在第二部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日常行为道德自控与道德认知、道德情境的关系,由此提出提高大学生道德自控能力的途径。第四部分是主要结论,对整个研究结果做出了概括性总结。
【图文】:
自 自自控的频 频自控的频率 率的频率 率成成绩绩 0.099****0.093****0.066***调查发现,被试大学生对于自己成绩情况评价见图2.4所示,认为成绩好的占大多数,对于在教室自习环境下的道德自控频率在成绩上存在差异,结果如图2.5,在网络色情诱惑下和报复情绪下的道德自控频率,,分别见图2.6和图2.7。从图中很明显看到调查结果为:在教室自习环境下、在网络色情诱惑下、在报复情绪下等道德情境中,大学生成绩的下降,做出道德自控的频率也随之减少大学生成绩越好,做出道德自控的频率越高。 100%r78.5%71.3%.0.冷瓷.3%既-匕内.....‘l.LFlesesLesesesj0%既0%0%R
本文编号:2666842
【图文】:
自 自自控的频 频自控的频率 率的频率 率成成绩绩 0.099****0.093****0.066***调查发现,被试大学生对于自己成绩情况评价见图2.4所示,认为成绩好的占大多数,对于在教室自习环境下的道德自控频率在成绩上存在差异,结果如图2.5,在网络色情诱惑下和报复情绪下的道德自控频率,,分别见图2.6和图2.7。从图中很明显看到调查结果为:在教室自习环境下、在网络色情诱惑下、在报复情绪下等道德情境中,大学生成绩的下降,做出道德自控的频率也随之减少大学生成绩越好,做出道德自控的频率越高。 100%r78.5%71.3%.0.冷瓷.3%既-匕内.....‘l.LFlesesLesesesj0%既0%0%R
本文编号:2666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6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