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04:52
【摘要】: 效用尺度是评判人类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尺度,对实践实效性的追求也始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永恒主题之一,它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生而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与人类实践活动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实效性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和评判作用。道德教育过程作为生活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有道德知识和经验的人们,依据特定的道德准则,对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这种教育过程本身也就存在着实效性问题,并且这种实效性对道德教育过程本身有巨大的指导、修正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认识了解道德教育过程的实效性,注重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研究。 当前,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道德品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混乱,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的实效性并不高,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被动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在加强和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上下功夫,以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运行的实际效果。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一定情境下的道德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道德教育过程,借助于道德教育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发挥应有效用,离开了道德教育过程的实效性,道德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存在的价值。鉴于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在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梳理了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的相关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导致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即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和道德教育运行过程等方面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不佳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用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方法。
【图文】:

过程图,过程,道德教育,目标


3.2.1 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对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的影响道德教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道德教育结果”[28]。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则是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思想品德方面提出的要求和预期达到的道德教育结果。可见,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一种教育观念性的东西,是教育活动结果在意识中的存在,它具有预见性、超前性、可能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是决定大学生道德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道德教育的整个过程,检测道德教育过程的实效性。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的确定,为道德教育过程的组织和运行以及道德教育活动的设计和预测提供了基本依据,从而使道德教育者拥有明确的行为规则,使道德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确保道德教育过程的每一步都指向预定的目标,,确保道德教育要素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时道德教育目标还提供了道德教育的质量要求,从而更好地控制教育对象道德品质的发展,改变人的自然盲目状态的发展过程,摆脱各种不符合教育目的实现的外来干预,把各种有利于教

示意图,实效性,主要因素,道德教育


及物质保障机制等等,将会导致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缺少钢性约束,随机性过大分工不协调、责任不明确、规范化、制度化不健全、措施不落实等等,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运行,在客观上制约了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的提高。此外,道德教育的理念、道德教育的环境也是影响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升德育理念是德育深层次改革的需要,是德育改革的最高境界。总之,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的实效性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道德教育过程的运行及运行机制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与道德教育实效性呈正相关。我们要提高、强化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的实效性就必须科学地把握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之间的关系,并注重道德教育过程的运行,把有效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运用到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去并不断的调整它们之间的联结、运行方式从而最终提高道德教育过程的实效性,正如图3—2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玲;朋辈教育在我国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2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72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