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人本化问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6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颖;;提高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2 方春玉;周健;;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运行长效机制的探索[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7期
3 杨慧;;规范学籍管理工作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4 杨萍;;对高校档案工作现状的探索研究[J];才智;2011年16期
5 卢艳红;马景卫;;“美学”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姚震祥;;英国教学公司在促进产学结合方面的作用及其启示[J];高教与经济;1995年03期
7 ;调查:高校为什么抢生源[J];课堂内外(高中版);2011年09期
8 覃丽;;高校经费支出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分析[J];市场论坛;2011年08期
9 时多;邱磊;张俊平;;对高校药学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5期
10 赵茵茵;;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荣根;宋显锐;;重视实验,促进教学和科研——浅谈高校实验与教学、科研的关系[A];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杜刚;;贵州省高校农机专业开发与创新能力建设[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徐启俊;;浅谈高校学术档案利用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建平;杨小敏;王卫;夏坚;;有机化学中的“效应”问题[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郜恒友;;浅议中专卫校《生理学》教材与教学[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张晓;;对高校文检课改革的研究[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玉梅;王铭;孙大公;;电子学实验改革的尝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李福利;;激光物理学的案例教学法[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力;;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10 秦怡;;关于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江涛;北京15所高校组成教学共同体[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宋金萍 黄进;仙林9所高校共建教学联合体[N];新华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陈琪;“大四”,教学是否给就业让路[N];光明日报;2003年
4 孝感职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田寿永;把发展作为高校第一要务[N];光明日报;2003年
5 李琼;“晏才宏现象”背后的高等教育发展之痛[N];长江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徐敏;高校:请为他们“圆梦”[N];解放日报;2001年
7 ;IPv6“变脸”高校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8 浙江慈溪中学 黄孟轲;“图视”进入经典教学,请减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杨代金;高校的CPA培养之路[N];财会信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代金;高校的CPA培养之路[N];财会信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杨红霞;营利性高等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柱;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杨雅坤;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人本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肖红艳;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英;“教学科研型”高校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张玉蓉;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吴泽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梅健;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雪惠;论生涯教育思想与我国高校生涯教育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步德胜;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常莉彬;长春市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3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1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