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教育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2:59
【摘要】:本研究从国际关系学、教育政策学等学科的视角,将对外教育政策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看待,运用历史法、比较法、实地调查与访谈等方法,依次讨论了我国对外教育政策发展沿革,对外教育政策环境影响,教育国际战略谋划,政策目标与决策,对外教育政策体系完善。试图使对外教育政策的研究体现一定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国家利益至上是教育输出国和输入国国际教育政策的普遍原则。经济全球化、国际服务贸易等构成了当前对外教育政策的主要环境影响。积极适应新时期国际环境是我国对外教育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育国际战略谋划是国家对外教育政策的关键。本文提出要正确区分相互依存与依附,共同把蛋糕做大,学会博弈,在国际教育合作中争取“双赢”“共赢”。提出学习、融合、创新,参与、开放、融入的战略思维,并以我国教育参与国际组织的战略为例进行了深入讨论。 国家教育主权的终极价值体现为国家利益。需要更多地理解加入WTO对我国教育主权的限制,调整国家教育主权观念。然而对国家教育主权问题仍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加强对涉外教育的日常监管,查处、打击侵犯我国教育主权的活动。 本文分析了现行的政策目标和方针,提出了倡导国际了解教育、培养中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等8条未来我国对外政策目标。以较多的篇幅,讨论了我国现行的对外教育的决策过程,提出了改进思路。对完善我国对外教育政策的4点建议:加强政策体系的系统性设计,推进对外教育政策的价值创新,提高对外教育政策的执行质量,促进对外教育政策研究的能力建设。 本研究有这样一些特色:(1)跨学科研究(交叉性)。对外教育政策既是一种针对教育活动的教育政策,也是一种规范涉外活动的外交政策。这种双重属性注定了本研究必须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即既要从教育政策学视角,又要从国际关系视角来加以分析和研究。(2)系统性。将我国对外教育政策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看待,目前涉及本课题同类研究主题并做系统全面研究的尚不多。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对外教育政策的演进历史,分析了对外教育政策的环境影响、战略谋划、决策过程。(3)亲历性。多次国外实地考察、调研,与众多国内外教育高官在正式、非正式场合下的讨论、征询与访谈,加深了笔者对对外教育的认识和感悟,也获得了大量多元的第一手资料。加之曾参加过国家对外教育政策的起草工作,承担一些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日常从事的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切身体会,使得本研究更加深入、充实。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9.2
本文编号:2713791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9.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锐;吴玫;;国际组织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冉春;南京国民政府留学教育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霞;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教育交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进清;跨境高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芮鸿岩;建国初期中共教育方针政策的三维向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辉;苏联专家在中央音乐学院执教始末[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彭术连;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徐洁;宁波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群;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的新趋势[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姜燕媛;上海地区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顾金玲;当代中俄高等教育交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3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1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