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有存;;美国教师教育思想变迁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2 ;《当代教师教育》征稿函[J];当代教师教育;2011年02期
3 周贵礼;;理想,在路上——读周洪宇教授《教师教育论》有感[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4 叶澜;跨世纪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年02期
5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征稿启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8期
6 ;《教师报》第十三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征稿启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6期
7 魏荣荣;王康;;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教育的探析[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8 朝闻道;;同学录[J];篮球俱乐部;2011年07期
9 杨园园;;浅论教师职业定位与教师教育[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征稿启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开创我市教师教育工作的新局面[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2 龚志武;;教师教育空间模式的转型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3 吕春菊;薛瑞香;;爱的真诚中[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郑国庆;;教师教育,地方师范院校面临全新的挑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5 夏俊;;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历史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姚建国;;立足国情 放眼未来 尽快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教育制度[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国运;梁成清;朱耀峰;;人体标本陈列室在综合性大学中的作用[A];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曾晓东;;不同市场形态下开放教师教育的不同反应[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9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红安;郑颖;;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教授 汪霞邋硕士研究生 刘艳侠;综合性大学如何办好教师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唐景莉;综合性大学应多参与教师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徐辉 季诚钧;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现实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4 詹丽萍;综合院校师范专业的发展思路[N];光明日报;2007年
5 张科;15年后中学教师将“研究生化”[N];济南日报;2005年
6 北华大学 曲鸿雁;教师教育:思想知识能力并重[N];光明日报;2010年
7 梅新林;中国教师教育的历史启示与战略取向[N];光明日报;2007年
8 ;教师教育:多元竞争格局形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记者宦建新 通讯员单启宁;杭州首推“教师教育券”[N];科技日报;2003年
10 记者 王夏斐;全力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N];杭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腾飞;社会变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师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翔;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我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吴宝娜;综合性大学服务教师教育的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3 徐晓艳;我国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高敏;韩国的教师教育及中韩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崔迎新;美国师范教育大学化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张灵;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勇荣;教师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伍复康;我国师范院校结构调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谈力群;论信息化社会与教师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殷晓峰;新时期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1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5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