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03:06
【摘要】: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解决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自实施以来,发展的脚步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如何完善我国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更好的体现教育公平,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 全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本课题提出的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综述了国内外的已有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分析每个阶段的特征。 第三部分: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置于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制度变迁的动因、主体;制度变迁的基本模型;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与路径依赖理论中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指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问题:国家助学贷款的意愿制度供给与实际制度供给不一致;政策性定位与商业性操作之间存在矛盾;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未形成有效的收益递增机制;对贷款主体的制度约束偏软,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风险补偿机制设计存在缺陷。 第五部分:对完善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成立国家助学贷款的中介机构;建立专办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银行;大力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延长还贷期限,丰富还贷方式;完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其结论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自运行以来,贷款政策从紧到松,贷款业务从无到有,助学贷款规模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演进的过程,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从相关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频繁出台与废止的原因可以看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不足,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妨碍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亟需完善和创新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使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7.5;F8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弘;;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制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王谊鹃;;对案例教学在新制度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3 李楠;喻怡;;高等教育制度不足与效率低下的关联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及博弈理论的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4 刘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贾建国;;我国民办高校产权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6 李文晶;刘红;和西芳;;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的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7 刘凤梅;;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8 奥利弗·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富生;;我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制度变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吴金;;经济学“名士”张五常[J];黄金时代;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明周;;耕地保护中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郭力娜;;我国耕地保护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长松;;契约不完全性: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看铁路运输合同[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宋士云;;对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变迁的思考——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阐释[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左根永;赵丽;邵瑞琪;;我国农村药品供应网研究现状及新的研究问题[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6 黄少安;孙圣民;;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崔兵;;纵向一体化: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前沿综述[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8 周纪昌;;制度生态经济学初探[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9 孙圣民;黄少安;;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井田制的兴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商孟华;;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综述和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江红;新制度经济学研讨会拟于年底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胡希宁 李中;新制度经济学第三次获奖的缘由[N];学习时报;2009年

3 刘成勇 秦广萍;新制度经济学与当代中国[N];经济日报;2004年

4 湖北经济学院 余四林;揭示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N];湖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袁开智;理论的重要不必苛求完美[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西南财经大学 刘攀 魏哲平;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信用风险解析[N];光明日报;2010年

7 杜忠明;寻找制度创新的原动力[N];国际金融报;2003年

8 罗仲伟;新制度经济学 革命性力量的源泉[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王跃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新制度经济学的“国际橱窗”[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10 红娟;经科社推出第二辑《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宛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公有产权变革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孙园;我国税收管理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索红;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吴远翔;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周娟;中美企业债券市场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吴文俊;高等教育制度功能的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潘启富;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胡泓;行政自由裁量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李学迎;经济学视野下的宽容[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孙涛;新制度经济学与新经济社会学的比较及综合:交易组织制度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凤;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庄志虹;我国证券经纪人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付蓉;我国企业“走出去”困境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鲍连彬;供应链联盟的经济学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6 朱敏;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行政成本及其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谢毅;税费改革后农民权益保护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涛;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潜规则产生原因及遏制途径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贺东;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5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65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0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