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自选熟语再看中国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0-07-24 04:47
【摘要】: 近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价值观研究需要超越广为流行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二分维度来考查中国价值观的其他层面。新的社会现实在这个变化发展的世界中不断涌现,中国大学生价值观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为明显。更新对中国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系统认识、认清价值观变迁的原因很有必要。而对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也十分重要。 本文首先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回顾中国大陆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铺垫。在此基础上,就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探讨。熟语作为普遍性的语言形式,是价值观和信念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分析价值观的有效工具。文章从熟语的定义和价值着手,着重阐述西方社会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和国内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和语言文化培训等领域所涉及的熟语和价值观的关系,并从主体和客体研究法及抽象和具体的价值观测量手段两个视角提出熟语作为价值观分析工具的理论依据。 Kulich十年前撰写的两篇有关透过熟语看中国价值观的论文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批判性回顾,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命题。本次实证研究旨在考查受试自选含价值观的熟语能否完整地反映Schwartz四十五个普遍性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检验熟语抽样法在价值观研究中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初步拟订反映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熟语一览表供价值观研究和跨文化培训使用参考;考查受试座右铭式熟语中所承载的主要有效价值观。另外还就研究过程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即流行文化对受试价值观取向的影响及本次研究比较1997年的研究所反映的价值观变迁。 来自上海某所语言大学的140名英语专业女生参加了本次研究。问卷要求每人写出八条反映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立身处世行为准则的熟语。价值观熟语匹配和内容分析表明:1)受试自选熟语在汉语语境中有可能完整地反映一组普遍性的价值观,说明熟语抽样法在价值观研究中有较强的生命力;2)就具体价值观而言,成就对受试最为重要,而安全、权力、尊奉和享乐主义似乎并不重要;3)流行文化,特别是广告和流行歌曲,对受试的价值观取向有很大的影响;4)与1997年相比,本次研究中受试的价值观呈现出更强的个人主义取向。结合主体和客体研究法,初步拟订了反映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熟语一览表。最后,论文就本次研究对价值观研究和跨文化培训的理论意义进行探讨,指出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136;G641
本文编号:2768344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136;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金盛华,辛志勇;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辛志勇;金盛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与价值观教育[J];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许燕;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教育建议[J];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4 翟学伟;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转型及其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张进辅,张昭苑;中国大学生传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7 杨宜音;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2768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6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