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9.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书扫描[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2 师教;日本高等教育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1984年02期
3 任兆璋;日本高等教育掠影[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4 袁韶莹;德国和日本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要经验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年03期
5 陈武元;日本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6 周谊;1948~2002年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J];统计研究;2004年02期
7 赵为,温凤媛;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8 佐藤东洋士;;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课题[J];日本学论坛;2005年Z1期
9 杨颉;;“人财立国”:日本高等教育新动向[J];上海教育;2007年07期
10 邓耀彩;;战后日本高等教育产业适应性浅析[J];现代教育科学;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冯倩倩;;日本高等教育拨款模式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晓鹏;;科学的教育决策离不开教育经济学分析——《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简介[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金子元久;刘文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治经济学——日中比较[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温泉;田勇;;日本研究型大学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思想[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张玉琴;;论日本高等教育财政的公平与效率[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朱浩东;;杨贤江对日本教育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李正心;;论光复时期台湾高等教育祖国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方俊良;;日本高等教育投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文新;透视日本高等教育[N];解放日报;2000年
2 王颖;日本高等教育扫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张玉琴;日本:高收费制度下的资助政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中央编译局日文处专家 大滨庆子;新世纪,女子教育何处去[N];中国妇女报;2006年
6 大滨庆子;将性别纳入教育现场[N];中国妇女报;2006年
7 广西社会科学院 胡彩芬;国外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经验[N];中国信息报;2008年
8 施雨丹;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进入法制轨道[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上海高校学术报告(199)[N];文汇报;2004年
10 党跃武;四川大学早期的外籍教师及其管理[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秀侠;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刘晓琳;后大众化阶段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策略对中国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也誉;日本《国立大学法人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何屹;日本专门学校教育初探[D];河北大学;2004年
5 林晓霞;关于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改革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晓红;中日私立高等教育的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雪梅;战后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变化和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淑晶;日本私学“三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连永平;中日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左雪丽;日本“21世纪COE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2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7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