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教育交流与合作
发布时间:2020-07-28 22:10
【摘要】:中韩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均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很深;两国地缘相近,文缘相通,人缘相亲。两国自古以来就交流频繁,威海的赤山法华院见证了中韩两国交流的源远流长,唐代新罗留学生崔致远更是中韩文化教育交流的一朵奇葩,成为中韩教育交流史上的千古美谈。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使得中韩两国在开展教育交流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8年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中国时,两国正式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定更是有力促进了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在两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两国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协商,开展了包括校际学生联合培养、短期文化体验团互相派遣、教师交流、访问学者派遣、合作办学、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共建孔子学院等等一系列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这些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韩两国开展持续、健康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优秀人才,也更一步促进了两国在教育领域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两国业已存在的关系,为两国开展民间外交奠定了广泛的人才基础。韩国语教育在国内的持续升温,汉语教育在韩国遍地开花,更是有力证明了两国教育交流的广阔前景。中国政府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设在首尔,更是说明两国政府重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有意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韩流遍地与汉风劲吹,孔子学院与世宗学堂所有这些都说明两国在教育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有着美好的广阔前景。截止2011年底,韩国在华留学生总人数达6,2442人,占在华全体留学生总人数的21%,居各国来华留学人数之首;我在韩留学生人数已达57,783名,占在韩全体留学生总人数的68.9%,即每2名在韩留学生中即有一名是中国留学生。中韩两国短期文化体验近几年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中韩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持续开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何充分认识这些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使中韩教育交流与合作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韩国高校的招生政策、韩国政府开展的大学退出制度、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招生政策的变化、签证政策的变化等等,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及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各大高校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细微政策的变化,才能在以后的交流中占据优势,处于有利地位。本论文主要的写作目的正是总结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成果,分析教育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使中韩教育交流与合作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8.9
本文编号:2773502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8.9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学峰;国家语言战略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多荣(Kim Dayoung);中国孔子学院和韩国世宗学堂的语言文化传播策略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2 刘丹;韩国中学零基础汉语教学探析[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73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7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