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0-08-20 06:40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中央要求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农业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教资源,是推动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面对我国农业成果转化速度慢、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探索农业高校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新模式,发挥高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引领、支撑、服务作用,是摆在我国农业高校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论文在对国内外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目前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实际中的一些要点和难点以及产学研结合模式选择的原则,对今后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提出了新思路和新对策。本论文分以下五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导言本章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并对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作了说明。 第二章产学研结合的相关理论本章主要论述了产学研结合的概念、产学研的产生、特征以及产学研发展的三个历程,在此基础上论证我国农业高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国外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本章在叙述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总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类模式,在比较、分析其特点后总结出对我国农业高校的启示。 第四章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构建本章论述了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概况、产生和特征;以河北农大的“太行山模式”为案例,对比分析目前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八种模式优点、缺点,论述农业高校产学研模式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新模式。 第五章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案例分析本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结合为案例,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及特点;目前正在运行的四类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优点、缺点及其运行机制。总结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及发展趋势——以地区农业示范基地为发展平台,以农业高校科技资源为依托,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农民需要为出发点,寻求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性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323.3;G644
本文编号:2797659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323.3;G64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馨芬;陈志强;;促进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方国威;政府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中的角色与对策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2 赵京波;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胜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成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利勇;参与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
2 周婧;高等农业院校推进产学研结合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7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97659.html